Podchaser Logo
Home
大事回顧

RTHK.HK

大事回顧

A daily New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大事回顧

RTHK.HK

大事回顧

Episodes
大事回顧

RTHK.HK

大事回顧

A daily New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大事回顧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2019年是參加東京奧運資格衝刺的一年,不少香港運動員期望爭取好成績,奪取奧運入場券。一場反修例運動,除了影響本港體壇外,亦觸動國際體育界。有外國體育界人士表達意見聲援港人,觸發內地抵制風波。英超球會利物浦奪得歐聯冠軍,現時正領先聯賽,多支英超球會領隊位置都有改變。《2019體壇大事回顧》由李俊傑、方嘉莉主持。
修訂《逃犯條例》爭議觸發示威浪潮,過百萬人多次上街,政府初期不肯撤回修例,抗爭越演越烈。7.1、7.21、8.31、10.1等多個日子,爆發激烈警民衝突,警方至今施放超過16000枚催淚彈,為開埠以來前所未見,至今逾6000人被捕。政府9月正式宣布撤回修例,但事件焦點已經轉為追究警暴及質疑警黑合作。修例風波同時影響區議會選舉,破紀錄有近300萬選民投票,民主派大勝,建制派重創,區議會政治版圖重新洗牌。《2019本港大事回顧》由任順熙、林漢山主持。
今年是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國慶後同月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内強勢,但外交面對困局,中美貿易戰、以至新疆、香港等事務碰壁,引發中國與多國關係緊張。在台灣,明年初總統大選,「綠地」會否變「藍天」將於下月11日揭盅。多次評論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民進黨蔡英文,民望回升競逐連任,迎戰國民黨韓國瑜,以及6度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六四事件30周年,時任總理李鵬病逝,獲官方高度評價。至於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骨灰,去世近15年後安葬民間墓地。《201
本港今年面對多方面挑戰,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場示威及暴力事件,衝擊本港零售、飲食及旅遊等行業。政府推出多輪措施「撐企業、保就業」,並警告今年將出現財政赤字。中美貿易戰談判反反覆覆,雙方互加徵關稅,兩國至本月才達成首階段協議,未來中美貿易發展走向,要拭目以待。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第三季增長率跌至6%,創1992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美國經濟亦放緩,聯儲局減息,支持經濟。《2019財經大事回顧》由宋家樑、李意琴主持。 
中美關係今年主軸繼續是「貿易戰」,雙方「又談又打」,到本月中才就首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共識,預料下月初在華盛頓簽署。英國仍未脫歐,歐盟同意押後至最遲下月底。文翠珊今年中辭任執政保守黨黨魁及首相,約翰遜繼任,並帶領保守黨在大選中大勝。美國與伊朗及北韓的緊張關係未見緩和;示威浪潮席捲各地。極端天氣在一些國家導致災情;美國通知聯合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被稱為「環保少女」的通貝里,儼如國際「環保代言人」,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19年度風雲人物。《2019國際大事回顧》
2018年是國際足球壇繁忙的一年,世界盃於俄羅斯舉行,法國擊敗克羅地亞捧走大力神盃。皇家馬德里力壓利物浦贏得歐聯冠軍,曼城以100分成為英超盟主。香港隊於雅加達亞運取得好成績,本港首席女子單車手李慧詩,成為歷來奪得最多金牌的港隊選手。港隊於亞殘運亦取得歷來最佳成績。大坂直美於美國公開賽奪得冠軍,震撼網球壇。前羽毛球世界第一球手李宗偉證實患上鼻咽癌,表明將會重返球場。《2018體壇大事回顧》由記者李俊傑、方嘉莉主持。
中美爆發貿易戰威脅全球經濟前景,對本港經濟的影響亦逐步浮現,第3季經濟增長創兩年來最小升幅。金融市場亦因為貿易戰陰霾而大幅波動,恒生指數年初創出33484點紀錄新高,到10月則跌至24540點的近一年半低位。美國持續加息,港美息差拉闊,4至8月金管局共入市27次,合共逾千億港元資金流走。本港銀行到9月跟隨美國加息,是12年來首次。貿易戰及加息夾擊本港樓市,私人住宅樓價連續21個月創新高後,8至10月累計下跌近4%。內地互聯網公司小米7月來港上市,成為港股首隻同
2018年,中國政治、經濟和外交,陰晴交替。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取消,習近平全票連任,冠名思想寫入憲法。中美關係緊張,爭拗由貿易,放射至政治、外交和軍事各層面。由互相加徵關稅,美國劍指「中國製造2025」,更向內地兩大電訊設備商:華為集團和中興通訊開刀。至年底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連帶影響中加關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遺孀劉霞,8年軟禁生涯終結,到德國柏林定居。內地反貪力度未減,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孟宏偉涉貪,返國後失蹤;受賄達15年的重慶前市委書記孫政才被判囚終身。
今年有多宗觸目政治事件,兩場立法會補選,建制派成功搶灘,民主派徹底失去今屆立法會分組點票否決權。港獨被遏止,政府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行政會議成立小組處理該黨上訴。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副主席馬凱其後被當局拒續簽工作證,引發打壓新聞自由爭議。年內千億基建陸續啟用,包括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但開通初期出現不少問題,引發民怨。港鐵沙中綫工程安全質素面對連番質疑,觸發港鐵管理層「大地震」,有高層要提早退休或離職。佔中案3名發起人及另外6名被告
今年國際社會持續風起雲湧,中美爆發貿易戰。華為集團被指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集團副董事長孟晚舟。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失去眾議院控制權,特朗普未來施政必受民主黨制肘。英國脫歐問題兜轉;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2021年任滿後退下來;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繼續抬頭,法國黃背心示威,歐洲一體化再被拖後腿。朝鮮半島關係在「特金會」、「文金會」、「習金會」後有所緩和。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再次突顯中東與西方矛盾。《2018國際大事回顧》由記者方潤南和張萬燕主持。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