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A Government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Episodes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A Government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臺博館說給你聽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1. 走出人來人往的臺北車站,隔著忠孝西路,與其遙遙相對是1990年代全臺北市最高兩座大樓,很難想像,百年前這裡曾經是東洋最華麗的鐵道旅館? 2. 建築外觀或內裝有什麼厲害的設計或設施? 3. 鐵道旅館的建築設計師來頭不小?竟然有OO的身分? 4. 曾經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人住過嗎? 5. 現在流行的多角化經營模式,在百年前的鐵道旅館竟然就已經有了? 6. 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這座華麗的鐵道旅館了?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
來賓: 1.   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顏晨恩 2.   北一女中高三生-蔡予曦 博物館內除了展品、策展人、守護精靈外,還有誰呢~ 當然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導覽夥伴啦!! 臺博館的導覽夥伴很多元,除了我們常見到的志工,還有小小導覽員、外語導覽員以及新住民導覽員,館員也時常下場支援喔! 本集的主題是邀請2位在臺博館服務的大專生外語導覽員,跟我們分享他們是如何成為臺博館的一份子,向國外旅客或外籍友人們分享臺灣文化及古蹟的經驗,也分享了他們對臺博館的想法,快來聽聽看吧 http
睡前5-10分鐘,讓古生物館「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常設展展件與他們的故事,陪伴你一同進入美夢。 你喜歡古生物嗎? 在入睡前,讓我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和喜歡逛博物館的小博一同認識奇妙的古生物朋友、探索恐龍時代的大明星,或是聊聊氣候變遷和滅絕事件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影響。這些故事穿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引領我們揭開地球漫長歷史與生命演化的神秘面紗。 準備好了嗎?讓故事陪伴你,一起進入甜美的夢鄉吧!骨night! 三葉蟲是一種蟑螂嗎?三葉蟲的種類與外觀三葉蟲的日常生活-進食
在世界各地都有美人魚的故事,花花帶大家了解日月潭邵族美人魚的傳說。聽說臺博館有全國唯二的儒艮標本,其中一隻還與林老師有將近37年的緣份連結,大鈞非常的好奇!這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海牛目動物是海洋哺乳動物中唯一草食性的動物,而在海牛目下分為海牛科與儒艮科,海牛科下有西印度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West Indian Manatee)、西非海牛(Trichechus senegalensis, West African Manatee)及亞馬遜海牛(Trichech
1. 林老師,臺灣因為地理位置和多樣的生態條件,有幸成為多種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停靠站或目的地,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常見的鳥類也都是候鳥,這個展覽共有幾個單元主題讓大眾認識候鳥呢? 2. 以遷徙方式來說過境臺灣鳥類可以分為哪幾類?  3. 為何鳥會飛行?牠們能飛行有什麼秘密? 4. 生物學家們是如何知道鳥類會遷徙? 5. 鳥類們在遷徙的過程中,為何會選擇來臺灣?臺灣有什麼是吸引牠們來的原因? 6. 鳥類們來到臺灣會碰到什麼問題?牠們會帶來怎麼樣的問題? 7. 這些鳥類來臺灣,我
1. 方老師為何會想介紹「排灣族木杵」呢? 2. 大鈞發現這件 「排灣族木杵」是日本時代佐久間財團時期的入藏品與臺博館本館3樓「發現臺灣」常設展裡介紹的博物學家尾崎秀真有關係? 3. 這件 「排灣族木杵」藏品似乎與當時第五任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理蕃政策」有關係? 4. 這件 「排灣族木杵」藏品的入藏與日本時代排灣族原住民文化和風俗與理蕃政策有何關連性? 5. 這件 「排灣族木杵」在排灣族原住民的生活、文化、信仰、習俗等面向有什麼關係與影響? 排灣族木杵哪裡看? 排灣族木杵
1. 展覽藉由四個主題,八個單元呈現「電力」在臺灣被引進後,從當時畫家的畫作對電的象徵城市現代化與文明發展。以及和電力的使用增加和拓展電力相關的建築,卻也帶來了文明風光的背後的黑暗面,電力促使人們使用許多新的家電設備和經濟產業不同階段的轉型,也影響電力的發展脈絡。透過展覽,想與民眾分享電力對於人們的生活和環境的在時空遷移下生活風景裡,有哪些變與不變和反思? 2. 除了畫作之外,是否有常民的日記、文學家的文學作品的角度紀錄與電力有關的生活和發展的紀錄可以聽眾們分享? 3. 雖然,電
1. 展覽藉由三個展示單元呈現「時間」意涵的轉變、1930年代機械時間運作下的都市一日運轉及觀念思潮,以及探討時間如何以在移植、抵抗、發明、重置中,堆疊出人們的記憶、意識,甚至是形體。我們是如何接受了現在的時間觀念與制度?並且瞭解「時間」到底是什麼? 2. 在未透過計時工具認知時間前,人對時間的感知,來自日月星辰與四季變化的觀察,決定生活的規律。日本統治臺灣後,實施標準化時間,伴隨法令、教育、宣導和鐵路營運等措施,逐漸將現代時間鑲嵌在日常生活裡,這在過程中,人們是如何走過對時間感知
1. 臺灣林業鐵道已超過百年,聽眾對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林田山等森林鐵道想必都有一定的熟悉度。但是,臺灣林業鐵道設立的源起是什麼? 除了林業鐵道外,在當時還有哪些運輸方式和交通工具呢? 2. 林業鐵道的開通,對臺灣早期山林政策和資源有什麼影響? 3. 日本時代開闢了林業鐵道,將臺灣重要的林場、林業資源透過鐵道運送下山,在林業產業興起,對林場和林鐵週遭會有很多人因為工作而形成聚落,衍生出哪些與人們生活有關的設施呢? 4. 林業鐵道和山林資源開採的方式,是否隨著山林政策的轉變而
1. 這次的展覽,結合臺博館本身典藏超過百年的南洋類藏品為主體,並與世界宗教博物館、臺北偶戲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越南許燦煌先生收藏家、印尼馬爹先生收藏家借展,什麼原因促成這次展覽的舉辦?為什麼要取這個展名?透過這麼多的藏品和背後的故事,想要藉由展覽傳達怎樣的訊息給觀展大眾呢?  2. 展覽分為「展覽總說」、「信仰同來、藝術同在」、「季風帶的風土民情」、「移動與相遇」四大主題。從百年前的跨海收藏,連結到不同地區的傳統民俗信仰、印度教、婆羅門教的神像與故事,不同地區的
1. 《和煦的一天》立體書,與給小朋友看的故事立體書有很大的不同。翻開這本色彩繽紛的立體書,一開始提到文物修復,博物館的田野調查,博物館文物展示,食農教育,環境教育,友善平權及友善環境與土地上的生物們共存共榮,還有介紹臺博系統四館的古蹟特色和每館的定位主題,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鐵道與現代性。這些議題平常對小朋友而言,是較難理解的。但是博物館結合吸睛的繪圖,將臺灣原生種生物擬人化,以非常淺顯的文字和立體書的設計,讓閱讀這本書的觀者,無形中對博物館的展示、教育推廣、典藏、研究、文物修
1.「浮生臺灣」展間由李子寧老師負責統籌,大鈞有查詢官網的展覽介紹和紀錄片,發現以「時、空、生、動」作為「博物臺灣」的展覽單元核心。然而,「浮生臺灣」以這四個核心產出「時代印記」、「何以為家」、「神靈世界」及「相遇生根」四大單元的展示架構,在統籌和團隊溝通討論的過程中,有什麼值得與聽眾們分享的策展小故事?最後為何會確定這樣的展示內容?   2.透過這樣的展示架構和展示氛圍想帶給觀展的民眾什麼樣的訊息和火花?   3.「浮生臺灣」透過臺博館百年的收藏來陳述臺灣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臺灣歷
1.    《島嶼自然》捲軸書很有意思,以類似捲軸地圖的概念,側看俯視的方式,呈現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而且長度蠻長,有3公尺左右。許多大家熟悉臺灣雲豹、水鹿、臺灣招潮蟹、臺灣魔芋、臺灣萍蓬草等,有30種動植物呈現在上面,而且動植物的重要特徵都很明確的呈現出來,這要經過專業人員的仔細考據才有辦法呈現,臺博館怎會想推出《島嶼自然》捲軸書,一開始是如何發想和合作?以及如何決定以這30種動植物為捲軸書的主角?以及考據這些動植物的特色上有什麼細節和想法?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和商品產出呢?   2.
1. 古生物大展從2010年2月開館後,展出到2022年4月底,期間無論是平日的學校團體參觀或假日的親子散客,這個展覽一直非常受到小朋友歡迎和喜愛。此次為何會選擇在5/2-7/11閉館進行古生物大展的展示更新呢?主要有進行哪些項目? 2. 這次的展示更新有更新哪些新的展示內容呢? 3. 有更新哪些展示物件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1. 2010年2月古生館開展時,開幕的「古生物大展」是由英宗老師擔任策展人進行展示內容策劃。2022年7月在本館開幕展出的「水怪-水棲爬行動化石展」,兩者在想向觀展民眾表達的目標,有何不同? 2. 此次展覽的主題,強調水棲爬行動物化石,是否指出中生代的水棲爬行動物們,在生活的水域有所不同?有分為淡水和海水?在此次的展出化石標本中,有什麼各別水域的代表性化石? 3. 中生代的爬行動物有分陸地上、水棲,和空中的不同種類,但是僅有陸地上生活的才能被冠上「恐龍」這個名字,而水棲爬行動物
1. 媗淇在哪裡看到這個比賽?是妳自己想參加?還是媽媽幫妳報名?為何想參加這個比賽? 2. 維琳媽媽怎麼會支持媗淇來報名這個活動?並遠從彰化北上也要來參加? 3. 媗淇平時在家,和家人習慣以母語溝通嗎? 4. 媗淇在學校和同儕溝通時,會習慣使用母語嗎? 5. 媗淇準備比賽的過程?有碰到什麼有趣或困難的事情?或是有向媽媽或學校老師求救?例如有什麼字或藏品的專有名詞很難轉換成臺語表達的? 6. 實際參與比賽的當下的感受?在實際站上舞台時,與妳事先的想像是否有所不同? 7. 媗淇妳的臺語講
1. 為什麼這個展覽明明是在講防疫,卻是從戰爭切入? 2. 為何縱貫路通車,海陸交通便利後對於臺灣的防疫造成了什麼新挑戰? 3. 在這個展覽有什麼是推薦民眾來必看的亮點?提示:防疫包、燒王船 4. 展覽到何時?地點在哪裡?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這個展覽似乎想再深入傳達舊臺北機場與河溝頭這個地方的連結與脈絡與大眾的連結關係是什麼?   2.         此地經過多次的使用功能演變,如何透過展覽向民眾傳達臺灣邁入現代化的過程?和城市演變的關係?     3.         展覽現場有許多鐵道車輛的模型等展件與鐵道文化常設展想傳達的角度有何不同呢?   4.         展覽到什麼時候?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
1.臺灣戰後建築師制度的演變過程? 2.戰後有些建築是外國建築師設計,但無法實際在臺灣開業,外國的建築師是如何和本國建𥯹師合作?有哪些現存的案例可以與聽眾分享這樣的案例? 3.本國的建築師有師承哪些脈絡和故事? 4.從這次展覽的展場設計中,可以瞭解到建築師制度的演變歷史,還有隨著建築師制度演變過程的建築案例,可以和聽眾分享這些案例本身因制度演變的不同有哪些差異?以及背後的故事分享?並向聽眾分享回應這段歷史的過程? 5.展覽到何時?地點在哪裡? https://open.fi
這集臺博館說給你聽要分享的單元是「策展人來了」。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島,因為地理與時空關係,臺灣成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獨特人文風格的寶島。有朋友帶小朋友到臺博館本館參觀「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小朋友對這個展覽的闖關過程和引導體驗非常喜愛,而且來過很多次。這集的「策展人來了」單元,邀請臺博館策展人展示企劃組郭昭翎助理研究員一塊來分享這個展覽的點點滴滴。歡迎郭昭翎老師!大鈞想請教郭昭翎老師… 1. 朋友有帶小朋友來參觀這個展覽,不只是小朋友喜歡這個展覽的闖關互動,就
這集臺博館說給你聽要分享的單元是「教育推廣活動推手單元」。博物館的功能包含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然而在教育推廣方面,除了聽眾會想到配合展覽辦理相關教育活動,配合節日或博物館政策,例如友善平權、環境教育、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平權與進用等辦理的專案活動外,也包括博物館出版品,還有以典藏結合開發的週邊商品和守護精靈吉祥物等,這些都包括在教育推廣的範籌之中。 這集想要與聽眾聊聊,臺博館的《雲之戰-來自遠古的守護者》這部漫畫,漫畫一推出就受到大眾歡迎與熱烈喜愛。而且,在漫畫推出後,在臺博館本
1.「自然臺灣」展間由許毓純老師負責統籌,大鈞有查詢官網的展覽介紹和紀錄片,發現以「時、空、生、動」作為「博物臺灣」的展覽單元核心。然而,「自然臺灣」以這四個核心產出「亙古紀實」、「島嶼地貌」、「生態走讀」及「變動續曲」四大單元的展示架構,在統籌和團隊溝通討論的過程中,有什麼值得與聽眾們分享的策展小故事?最後為何會確定這樣的展示內容? 2.透過這樣的展示架構和展示氛圍想帶給觀展的民眾什麼樣的訊息和火花? 3.之前大鈞在與許老師討論時,老師有提到「變動續曲」這個單元主要由您負責規
1.博物館有個「巨花蒟蒻」的標本,對它很長的花序和和漂亮的佛焰花印象非常深刻,但是,從來沒有看過活體的魔芋,也沒有真正看過它開花的樣子和味道,從博物館的資料中,知道它開花時的味道很𦤀,不像大多數的花在開花時是香的,會吸引蜜蜂和蝴蝶幫忙授粉,魔芋反而是以開花時的臭味,吸引蒼蠅來幫忙授粉。而臺灣原生種的魔芋有四種,分別是臺灣魔芋、密毛魔芋、東亞魔芋以及疣柄魔芋。我們這次展出是哪一種? 2.密毛魔芋的開花期,是在梅雨季的五、六月之間,聽說花期非常的短,但是,開花時的味道很臭。富鈞採集到
1. 現在大眾大都知道臺灣雲豹在2013年4月正式宣告滅絕,如果要看臺灣雲豹的標本,只能在英國的自然史博物館和臺博館才能親眼所見。這本以臺灣雲豹連結150年前的斯文豪和現代的姜博仁,兩人之間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喜歡臺灣雲豹,並且找尋牠們的身影,可是卻都沒有親眼見過牠們的身影。博物館想藉由這本《捉迷藏》繪本,像是一場跨時空𡭊話,來向大眾傳達什麼訊息呢? 2. 這次出版的《捉迷藏》繪本,畫風讓大鈞覺得很溫暖,我自己都很喜歡這樣的古典繪畫風格,是怎樣的機綠,讓臺博館和鄒駿昇老師有機會合作
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特展 1. 三館聯展促成的機緣? 2. 展覽的物件和主題非常多元而且每個主題都很有趣,透過十個單元和三十個策展主題,結合三館的典藏品,三館對自家的典藏各自有不同的觀點和描述,如何進行聚焦,並想傳達給民眾什麼樣的訊息和發現? 3. 這個展覽有什麼非看不可的理由? 4. 展覽到何時?地點在哪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