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这集我看过

这集我看过基地

这集我看过

A TV and Film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这集我看过

这集我看过基地

这集我看过

Episodes
这集我看过

这集我看过基地

这集我看过

A TV and Film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这集我看过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宫崎骏新片《苍鹭与少年》末尾,一个异世界倾覆了。通往倾覆的旅程流光溢彩,吉卜力工作室的历史观和生死观不断闪现其中。本期邀请日本古代史学者梁晓弈,漫谈《苍鹭与少年》所引发的历史联想。嘉宾梁晓弈,徐天 时间轴02:16 三刷《苍鹭与少年》的观感05:52 重新发现吉卜力08:02 关于《萤火虫之墓》10:30 产房的禁忌与平安时代的“秽恶”观19:53 “两个母亲”的历史联想25:57 从《辉夜姬物语》到《苍鹭与少年》32:28 网野善彦与《幽灵公主》40:22 高畑勋的吸引力音乐The
“人类第一部太空实拍电影”长什么样?送医生上天做手术有多难?苏联载人航天之父为什么反对女宇航员?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际空间站竟然是冷战遗留的老破小?本期我们邀请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主播范岗一起来聊聊俄罗斯电影《挑战》。嘉宾范岗,焦姣时间轴01:20 为什么要送外科医生上太空03:53 前气胸病人焦老师的经验分享12:09 失重手术难在哪17:58 太空医学是航天科技中的短板19:40 女航天员的月经问题21:53 航天员怎么按技能组队28:17 早期航天员选拔中的性
我们和友台“美轮美换”的主播Talich,聊了聊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1976年的电影《出租车司机》如何反映和预示了美国社会与政治的多层次变迁,从西部片的传统概念到70年代城市衰败的背景下的男女关系描绘,漫谈电影所展现的社会文化纹理。通过主角Travis的故事,我们聊到了片中角色的道德虚无、孤独感以及与Incel群体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呼应与当代的极右派政治氛围。本期节目由《美轮美换》和《这集我看过》联合制作播出。嘉宾Talich,徐天时间轴01:14 从西部片里的时代变迁聊起02:28
这是“这集我看过”新推出的播客串台系列。本期我们与“日知录”主播柯紫、元史学者小动物一起聊聊新上映的《沙丘2》。嘉宾柯紫,小动物,焦姣时间轴02:30 柯紫跟《沙丘》 原作者是同行?04:30 海滨沙丘与内陆沙漠的区别06:58 荒漠是一种生态韧性低的系统10:22 厄拉科斯的生态韧性低吗?14:28 弗里曼人是厄拉科斯原住民吗?15:31 沙漠与水是共存的22:19 如何判断要不要治沙?28:25 弗里曼人吃什么?31:19 香料就是算力!35:05 人为什么要走进沙漠?39:22
通商产业省,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总设计师。产业升级是否必须依靠政府干预?精英官僚是“日本奇迹”的最大功臣吗?本期邀请冷战史学者吴博皓,与我们一起聊聊由城山三郎原作改编的电视剧《官僚们的夏天/官僚之夏》,分析“昭和男儿热血造车”故事背后的大历史。嘉宾吴博皓,徐天,焦姣时间轴02:06 回顾日本汽车出海神话05:15 通产省=日本发改委?09:00 精英官僚间的残酷竞争11:06 出赤门,入霞关:日本做题家的顶级赛道14:24 “我们的战争还没有结束”15:16 吉田派vs.鸠山派19:5
石油的发现让俄克拉荷马州的奥塞奇人一夜暴富,也带来了重重杀机。天降横财怎么变成了天降横祸?为什么奥塞奇人富可敌城,却无法自由支配个人财产?联邦调查局为何成了印第安连环谋杀案的最大赢家?本期由两位美国史研究者一起聊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花月杀手》。嘉宾许翔云,焦姣时间轴02:19 奥塞奇人迁徙史04:34 善于利用白人社会规则的奥塞奇人07:24 奇葩的印第安财产监护人制度09:34 内战前的印第安土地集体所有制11:51 通过土地私有制来同化印第安人13:42 白人监护“心智不成熟”
《沙丘》是科幻史中最难改编的作品之一,多位名导在此折戟沉沙。2021年维伦纽瓦版《沙丘》电影上映后,片中的“中世纪宫斗”“超能力”“救世主”等情节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这部1965年诞生的“太空歌剧”已经脱离时代了吗?在维伦纽瓦版《沙丘2》推迟上映的空隙,我们与科幻文学研究者肖一之老师聊了聊《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嘉宾肖一之,焦姣,徐天时间轴01:40 难以影视化的《沙丘》02:54 你喜欢维伦纽瓦版《沙丘》吗?06:47 生不逢时的《沙丘》10:08《沙丘》预言了阿富汗战争?1
雷德利·斯科特版的《拿破仑》辱法了吗?军事天才、民族英雄、共和僭主、战争狂、恋爱脑、绿帽男……哪个才是真实的拿破仑?本期邀请法国史学者杨光,跟主播一起聊聊那个让法国、欧洲和世界疯狂的科西嘉人。嘉宾杨光,焦姣时间轴02:38 拿破仑讲英语不是问题06:52 历史电影不能拍成ppt10:02 拿破仑战争是绿帽男的复仇?13:38 闪击战是一种危险的观念17:36 打炮狂人拿破仑20:05 屌丝逆袭拿破仑24:13 造神专家拿破仑27:59 历史写手拿破仑31:21 法国总统看拿破仑36:
《革命之间》是一部和历史档案密切相关的罗马尼亚电影,讲述了两个女孩的跨国情谊。这两个女孩在70年代的布加勒斯特大学校园中相识,一位是本地人、另一位来自伊朗的首都德黑兰。通过对历史档案、特别是影像档案的再创作,女编剧拉维尼亚·布拉尼斯特和男导演弗拉德·佩特里书写了这两位虚构的女性角色和他们的跨国通信经历。今年年初的柏林影展上,这部影片在费比西奖论坛单元获奖。这次节目,促成《革命之间》此地首映的选片人Larry和主播徐天,聊了聊档案与电影、酷儿艺术与历史剧变之间的关系。嘉宾Larry,徐
明代神仙打架的最强法宝居然是个马桶?东南亚华人了解华语文学从烧香开始?中国网文出海培养了一批洋道友?本期邀请俗文学研究者宋鸽,与研究历史的主播焦姣一起聊聊电影《封神》第一部与“封神”民间文学体系的关系,讨论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多种形式。嘉宾宋鸽,焦姣时间轴00:17 什么是“俗文学”?03:14 民间故事中的“斩将封神”06:44 “封神”模式源于宋代的“除魔封神”08:58 《封神演义》是封神故事中最远离历史的一版12:11 孟子为什么不喜欢“武王伐纣”15:34 精英与民众对封神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治水是中国历代的头等难题。本期嘉宾江晓成专业研究清代河工史,我们将结合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聊聊清初治理黄河的利弊得失,反思中国人与黄河缠斗和共生的千年历史。​​嘉宾​江晓成,焦姣时间轴01:58 何为治河?​03:55 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分离造就了明清“治河保漕”的国策​08:28 漕运利益集团​10:12 治河官员的独特升迁体系​12:28 水利工程是技术官员的孵化器​15:42 治河与既存利益集团的冲突​17:57 决堤分洪:河道与地方矛盾的极端激化​21:
195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通过非公开的听证会,吊销了曼哈顿计划原负责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直到2022年12月,美国能源部才撤销了1954年听证会的判决,为奥本海默“平反”。2023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奥本海默》上映。本期的嘉宾是研究战后美国科学家与核政策的司马老错,我们将一起聊聊奥本海默其人,以及《奥本海默》背后的历史。嘉宾司马老错,焦姣,徐天时间轴02:28 马丁·舍温的《奥本海默传》06:41 《奥本海默》是一部非常尊重史实的电影10:36
她是影迷,是电影顾问,也是历史学者。一名参与过电影拍摄的历史学家如何看电影?本期我们聊聊欧洲史名家、新文化史经典《马丁·盖尔归来》的作者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一本小书:《电影中的奴隶》。研究北美废奴主义的青年历史学者杜华将和我们一起聊聊泽蒙-戴维斯的历史电影创作观,浅谈从《斯巴达克斯》到《地下铁道》的奴隶制题材影视作品变迁。嘉宾杜华,焦姣,徐天时间轴03:11 《电影中的奴隶》讲了啥​07:45 《为奴十二年》:电影如何表现史学研究前沿?​10:07 奴隶制与美国北部的关系​13:3
温顺、勤奋、循规蹈矩的优等生,突然开始发疯!这期我们聊聊《怒呛人生》,看美剧如何打破美国流行文化中的亚裔刻板印象,如何向美国大众科普“亚裔”内部复杂的族群、阶级、性别区分。​​嘉宾​霍老师,焦姣,徐天时间轴1'46 两个主演带梗进组​5'56 美剧里的家庭妇男​14'30 中日韩越菲,在美国互怼​16'27 正念大拿George:不焦虑就赢了​20'15 Issac:韩裔范德彪的“半岛思维”​22'35 1992年洛杉矶骚乱与“屋顶上的韩裔”​27'33 家庭、教堂、族裔身份​33'
欢迎时差党徐天老师回国!本期两位主播闲聊了一下最近看过的一些影剧,以及我们对热门剧《漫长的季节》的一些看法。时间轴02:31" 徐老师回国的感受:温柔成了新的时代精神?09:26" 《隐秘的角落》与湛江的空间感14:18" 东北应该是立体的历史空间,而非遥远的景观18:25" 东北人徐老师看《漫长的季节》23:57" 漫季缺少的不是女性视角,而是女工视角34:10" 东北文艺不应该只是集体主义的挽歌38:17" 弱者在此何为?《杀人回忆》的冷色调和漫季的暖色调42:18" 《相遇伊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名年轻人踏上了血腥的欧洲西线战场。18岁的埃里希·雷马克,德国人,初级师范在读学生,书籍装订工的儿子。28岁的马克·布洛赫,法国人,巴黎高师毕业生,正在准备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成书出版。十五年后,雷马克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已是著名中世纪史学者的布洛赫则把自己参与一战的经历记录在《战争回忆录》中。​知识分子如何体验战争、参与战争、记录战争?本期邀请战争史学者徐之凯,跟两位主播一起聊聊战争电影的多种拍法,探讨战争体验如何影响普通士兵的一生
如果有乐迷想听几首为近代中国女性谱写、又能让当代人感同身受的音乐作品,坂本龙一的《雨(又名“我要离婚”)》大概会榜上有名。这段《末代皇帝》原声音乐的主角名叫文绣,她在1931年选择离开丈夫溥仪。这期节目,研究清末民初法律史的书梦和主播徐天从作曲家坂本龙一聊起,回望文绣出走的历史时刻。嘉宾书梦,徐天时间轴2'45 文绣和溥仪的婚姻​6'27 妾的身份​7'49 文绣的教育​8'41 文绣的雄辩​12'52 1930年,一部新的民法​16'33 大洋彼岸的离婚观​18'05 长春、纽约、
《瞬息全宇宙》,今年的奥斯卡大赢家。这部以华人移民为主角的电影与亚裔美国人的历史经验间有何互文?新一代亚裔导演是打破了美国主流文化中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还是沿用了这些刻板印象?在美国做亚裔研究需要面对哪些困难?本期我们邀请了两位从事亚裔美国人研究的朋友,从研究者的角度谈谈美国亚裔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当下困境。嘉宾何芳,游天龙,焦姣,徐天时间轴02:01 为什么老是洗衣店?07:16 法拉盛票友的“平行宇宙”13:22 二代华人眼中的“父母爱情”17:50 东亚移民+新自由主义=卷?25:
一部“手撕鬼子”的印度抗英神片为何在西方评论界载誉无数?印度观众为什么爱在电影院里蹦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造梦机器”也是政治造神机器?在民族主义回潮的年代,印度电影是否还能找回曾经的社会主义传统?​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泰米尔语系的周欣老师,一起聊聊这部印度影史上最烧钱的电影《RRR》。​​嘉宾周欣,​焦姣,徐天​时间轴02'40 从南印度视角看印度民族解放​07'30 印度电影如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12'11 告别尼赫鲁:莫迪政府的历史三段论​19'50 西方观众为什么爱看《
1923年爱尔兰,两名成年男子为何突然绝交?远离内战炮火的小岛上,村民们有何寄托、为何痴缠?这部电影是当代人死亡焦虑和存在危机的体现,还是爱尔兰版“象牙山”?这一期,我们请来了研究比较文学的拉里,一起聊聊今年奥斯卡颁奖季的热门作品《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嘉宾拉里,焦姣,徐天​时间轴3'03 借题发挥的年代戏码​11'19 血淋淋的幽默感​13'26 音乐家之死​17'27 小村子里的绝交,难于大城市​23'14 快乐农夫的人物弧光​27'15 从片中的姐姐谈起:三个爱尔兰姑娘的出
英格兰足总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足球杯赛。创始之初的足总杯由谁制霸?帝国宏愿与体育运动有何关联?绿茵场对无产者意味着什么?十九世纪的英国工人阶级如何塑造了现代足球?​两位精研历史的球迷朋友,和我们畅聊一部关于足球往事的英剧。嘉宾​杨阳,Hualun,焦姣,徐天时间轴5'16 《足球英杰》的阶级调和论​9'08 Julian Fellowes不懂球​14'10 英国史学者给《足球英杰》捉虫​25'04 工人们!为踢球的自由而斗争!​34'35 帝国、足球、工厂:三位一体式全球扩张​45
一个东北人、一个呼和浩特人,聊了聊呼和浩特人张大磊执导的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以及发生在东北的双雪涛原著小说。身为八五后,我们也曾瞥见这两位创作者看到的下岗潮。嘉宾史志强,徐天时间轴1'01  张大磊的“青城”符合你的认知吗?​9'17 “塞外茅台”的现实原型​12'35  孩子们看见的下岗人​19'42  她在卷烟厂里读书​22'49  他在下岗潮里下海​24'01  老李、小斐、九千班​31'02  一个返城知青的报复性旅游​33'05  记录的力量​43'42  后脑勺该长眼
要杀多少头狮子,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美国男子汉?当统计学意义上的“西部”不复存在,美国人如何重塑“荒野”神话?本期邀请环境史学者侯深,来聊聊美剧《1923》与1920年代真实美国历史的出入,看看泰勒·谢里丹打造的“黄石宇宙”如何在保守主义与好莱坞主流价值观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点。嘉宾侯深,焦姣,徐天2'39“黄石宇宙”是个平行宇宙​8'53  老罗斯福狩猎非洲​17'22  西部必须野:东部精英如何重构西部神话​24'47 《1923》为什么不能是《1932》?​33'36 “牛与羊之战
感谢小宇宙首页推荐!这期是订阅量过1000的读评论时间。两位主播聊了聊做节目的初衷、历史剧与历史学家的关系、还有新年挖下的观影刷剧大坑。​​1:40  回复评论“千万别让历史学家当导演”​11:38 为什么叫“这集我看过”​36:55 《金发梦露》是我们去年踩的最大的坑​40:44 上海居民焦老师分享2022年最神奇的看片体验​48:47 展望2023:预告&挖坑时间荐读 讨论|历史学的“下放之路”:如何“看”“听”“玩”公共史学播客们:一个反例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电影中的奴隶》《
经济萧条,贫富悬殊,社会纷乱,纳粹崛起,1931年的德国将走向何方?本期邀请二战史专家徐之凯、德国电影史专家大可,与两位主播一起聊聊德语年代剧《巴比伦柏林》第四季,探讨魏玛德国历史乱局背后的阴谋、艺术与时代精神。【嘉宾】徐之凯,大可,焦姣,徐天1:10" 在魏玛,两个警察:《巴比伦柏林》是德国年代剧版《重案六组》吗?3:51" 德国历史上的“黑色国防军”9:36" 规避《凡尔赛和约》的三种办法15:32" 造火箭!德国人狂点科技树19:52" 什么是魏玛的时代精神27:48" 乌发(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