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科學 - 是與應該

科學 - 是與應該

Released Monday, 28th November 2022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科學 - 是與應該

科學 - 是與應該

科學 - 是與應該

科學 - 是與應該

Monday, 28th November 2022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Rate Episode

科學-是與應該

從歷史來看,有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但仔細想一想卻是出乎意料的,而每一次的出乎意料都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科學思維模式是特別,因爲人往往只想證明自己而不是反駁自己,然而,人都想理解世界,也不斷思考該如何回應世界,總有需要反駁自己的時候。

人們花了許多時間在證明自己跟理解世界之間取捨, 只是懂理智邏輯思考的人往往都是少數。只有少數的智慧得以長存,少了記載,不同時期的人往往要重複思考同樣的難題。

科學思維零星出現在歷史中,經歷了千年的琢磨,在信仰與政治可分割的歐洲醞釀,一直到印刷普及了才開始成形,許多智慧得以傳承,然而,生命智慧只靠文字就缺乏體驗。具體的事物較容易傳承,理所當然的就開始了工業革命,人類用了兩三百年適應工業革命,至今仍未完全適應。

工業革命下的科學多少讓科學變了樣,簡單說,科學是知識體,科技是知識體的應用,我們在講科學時多少在談的就是應用。科學用於技術讓人們的生活開始用重大改變,人類彷彿有上古世代天神的能力,不知不覺想人定勝天,不是尋求天地人的和諧,而是想展現人類意志。古老的提醒漸漸被遺忘,像是,創世紀提醒人類要管理環境,而不是勝過環境,科學應該是不斷自我檢視與調整,若將科學知識「定調」不去改變就變成了科學主義。

榮格的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科學。榮格一度以為自己要瘋了,後來漸漸明白當代的人執迷於科學,甚至用將科學思維用於「證明自己」,榮格因看見當代的錯亂,也明白人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榮格發現人類遺棄舊宗教,而把科學當作新宗教。人們想理解世界,本來是思考該如何回應世界,卻變成要掌控世界。後來的世界大戰證實了榮格的擔憂。

哲學家大衛·休謨曾指出「是-應該問題」,大致上就是知道事物存在不代表我們知道該如何使用,更直接說是科學本身沒有道德方向,從納粹的毒氣研究我們看出無道德科學的樣貌。甚至近期武漢肺炎有可能也是無道德的研究。

哲學家像是康德指出許多事物需要有「先驗」的理解,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出生不是空白的,而是有內建本能,還有個別的氣質。科學讓人在認識世界的過程避免自己盲點,告訴世界「是」如何,但不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習慣崇尚物質的我們,不小心就會落入科學主義。人「應該」如何生活,古老宗教或是傳統哲學對人的本質有很深的見解,對「應該」提供了見解,多少能幫助我們在物質與心靈層面尋求平衡。

Show More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Episode Tags

Do you host or manage this podcast?
Claim and edit this page to your liking.
,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