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Released Monday, 14th September 2020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12分鐘談古今】來下鴨神社認識鴨長明

Monday, 14th September 2020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Rate Episode

今天要來介紹一位歷史人物,但不會用到太多專業術語啊年代之類的,會用口語化、輕鬆的閒聊方式,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聽下去。

想帶大家認識的是鴨長明,他出生在平安時代末期,所寫的方丈記,被列為日本三大隨筆之一。

從方丈記這篇抒情散文中,可以看到面臨京都天災人禍、朝局不穩的處世哲學。

為什麼想來講鴨長明呢?由於現在正好面臨全球的疫情難関,而鴨長明在平安末期到鎌倉初期,當時京都不只災害連連,更逢武家勢力抬頭,朝局動盪,他六十多年的人生中,就遇到」六位天皇更迭。

二十歲到三十歲經歷各種天災人禍,可以說他厄運很強,京都大火、地震、捲風、饑饉、遷都一系列天災,平常人一生都很難體驗的幾個,都被他包辦了。

聽完今天的解說,大家以後來京都有名的下鴨神社,也許想起鴨長明會更加有感觸,也可以和旅伴現學現賣。

那麼,鴨長明和下鴨神社有什麼淵源?他出生在京都,父親是下鴨神社的神官彌宜,負責輔佐神社內最高階的司宮,那大家可想而知,鴨長明是一個在衣食無缺環境下長大的少爺,年少時期無憂無慮,以為人生一帆風順,將來也會和父親一樣繼承神官。

然而在十八歲時父親去世後,鴨長明的世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向來對他和藹可親的親戚開始翻臉,爭奪家產,爭奪神官繼承權,也在這個時期,讓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年見識人性醜惡,他灰心地與這群人斷絕往來,僅管名義上還是保留下鴨神社一族的成員,卻從此閉們不出,不再參與任合祭祀儀式。

這時我們不禁會想,鴨長明如果願意和親戚們示好、放低姿態,說不定能混到一個低階職務留在神社裡,但是他寧可鑽研興趣 ,也不想再委屈自己跟這些人打交道。

往後鴨長明一頭栽進喜愛的琵琶及和歌,將這兩項興趣練到極致,無人能出其右。

而他的努力終於在十多年後有了回報,後鳥羽天皇在編纂千載和歌集,收錄天下和歌,其中一首就是鴨長所寫,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激勵。

天皇賞識鴨長明的和歌才華,讓他到和歌所工作,當時只有貴族及門名望族才允許進入,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官職,鴨長明還是欣然接受。

其實他從十八歲父親去世後 ,一直在家裡蹲到四十七歲才有工作,聽得這裡以為總算要開始打臉那些親戚,加倍奉還了嗎?

可惜沒有,因為他不是那種超級厲害開外掛的主角,鴨長明這個人很有意思,史料上不管是他的私生活,還是和與人交集的資料都很少,簡單來說,就是個不愛跑飯局,不愛搞社交活動的性格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回家彈彈琵琶,花在興趣上。

鴨長明做起事情來就是很一根筋,投入時會渾然忘我,顧不得其他的無比專注,看他十年磨一劍的琵琶和和歌就知道了,他並不是什麼天縱奇才,隨便做什麼 都能完美無缺,腳踏實地的做好眼前當下的每一件事,反而更接近我們一般人。

如果他更加圓融處世,也許能藉機平步青雲,可是鴨長明就是平時悶不吭聲的低調,在重要場合時又會搞突發脫序演出,像是在一次宴會上,突然彈一曲封印的琵琶秘曲,驚豔全場,寫成驚豔其實是唸成驚嚇,當時沒有説他為什麼搞突發,可以想像旁邊有人說兩句嘲諷,你琵琶不是很厲害嗎?那首秘曲你無論如何,都是不敢彈的吧?

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長明的性格,另外無論他的和歌和琵琶受到多大的讚賞認同,心中仍是有一個很大的遺憾,由於自幼耳濡目染,加上非常崇敬父親,鴨長明仍是一心想當上神官。

縱使他不擅交際 ,天皇還是很賞識他的樸實個性以及和歌才華,也知他心中所想。這天,鴨長明迎來人生的轉機,後鳥羽天皇把他找過去,跟他說,河合神社有個神職空缺,不然我幫你寫個推薦信吧?

當時鴨長明的震撼是難以形容的,又驚又喜、甚至喜極而泣,所有感動的詞都用在他身上了,就像是個小員工,突然被老闆提升、連跳十級的那種激動,多年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夢想,不斷告訴自己要放棄卻又不甘心,這天突然絕好的機會就這樣掉到眼前,他狂喜到難以自己。

聽到這邊,大家也會想,天皇出馬 ,他總算能當上神官了吧!但是下鴨神社那群親戚也不是省油的燈,就算面臨天皇推薦,他們做出意想不到的回答。

鴨長明、他這十多年多在幹嘛?身為神社一員,卻從不來幫忙祭祀儀事,河合神社有多少平常認真努力的人才等著候補,憑什麼讓他來?

很直白就是在罵你這個翹班狂、家裡蹲,就算有天皇當靠山來搞空降,我們也不會服你啦!

他們說的合情合理,而且態度強硬。天皇只能尷尬的摸摸鼻子,回去跟長明說,長明那個,河合神社的神職空缺,就當我沒說過吧!

但是沒有比先得到希望,又立刻破滅的痛苦絕望,鴨長明所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五十多歲的他徹底的心灰意冷,知道這輩子都不可能和父親一樣當上神官了,就算天皇安撫他,而給了其他和歌相關的工作,鴨長明也不想幹了,當天就搞失蹤。

他離開和歌所,剃度出家,想擺脫俗塵煩惱,雲遊東山、日野山、大源等地,期間發明方便組裝拆遷的簡易草庵,方方正正、邊長三公尺的和室稱為方丈,他在裡面將,所見所聞、心有所感,寫成抒情散文,被稱為方丈記。

鴨長明生性認真,在雲遊期間也不是在玩耍享受,他布衣粗食的修行,學佛自省,貫徹求心問道,方丈記的前半部記錄災害,也被當成貴重史料及最初的災害文學。

後半部最大的特色是浄土信仰,佛教的無常觀,世事難料、諸行無常,平家物語的開頭深受其影響。

那為大家朗讀一段方丈的開頭序文,日文及中文各自一段。

其中有過執念迷惘,有過心境感悟,卻始終沒有給出答案。

在學識淵博的文人之中,我也非常喜歡道真公,因為他卓越超凡、高不可攀,相較之下鴨長明更為親近,像是老朋友,我走在下鴨神社時,像是能和他並肩同行,一起看河川上的泡沫浮沉,再逐水幻滅。

鴨長明在寫完方丈記的四年後離世,這是他晚年的遺作,距今八百年的散文隨筆,仍是超越時空打動人心。

方丈記從前半的厭世,到後半的心境逐漸安然,從中看到面對災害痛苦以及懷才不遇時的一套處事哲學。

鴨長明終其一生的執念,就像世上大多數的人一樣,求而不得,無論是家庭、感情、工作還是追求學問上,你可能經歷過,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血,卻始終沒有相對回報,絞盡腦汁、用盡竅門,卻依舊達不到期望的高度和水準。

再轉頭看旁邊的人,先天的優勢不用付出,或是付出很少,做什麼都能輕鬆完成,隨隨便便就得到你漚心瀝血 ,極度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

這時候不得不承認,世界上的確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拼命就能辦到,因為實力往往不是一切,還要加上性格、才華、機運 、背景等等的天時地利人合。

有時想要是像長明一般來說性情遺世獨立,不用勉強自己去討好別人或長袖善舞,緩下腳步重整心境 直至安然,也許能看到不同的視點,因為他也沒想到隨筆寫下的散文,在後世與枕草子、徒然草、並列日本三大隨筆之一。

那明明是厭世軸心,還要強灌大家一晚心靈雞湯,正好在煩惱或瓶頸上的朋友,今天認識了鴨長明,聽完解說後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

以後大家來河合神社不只有保佑變美的繪馬可以畫成大花臉,還可以參觀鴨長明當年居住過的方丈復原模型。

好啦今天先到這邊,古事今記也有收錄其他的文章及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感謝大家的收聽。

Show More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Episode Tags

Do you host or manage this podcast?
Claim and edit this page to your liking.
,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