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Released Thursday, 12th May 2016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領受豐盛的生命(三) 從悔改與饒恕領受生命

Thursday, 12th May 2016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Rate Episode

今天領受豐盛的生命(三)這個課程,我們主要來和大家分享悔改與饒恕這個主題,悔改與饒恕是我們領受醫治恢復最核心的關鍵,透過悔改和饒恕,我們才可以進入神對我們豐盛生命的應許。首先我們來看悔改。

從悔改領受生命

一、悔改的定義

悔改希伯來文(suv)原文的意思是回轉、歸回、轉離、轉回的意思。
而希臘文是metanoia,meta是改變的意思,後面的noia意思是心思意念和想法。所以悔改的希臘文的意思是「以另一個想法取代原先的想法」,悔改更仔細的講法是,從你的心思意念開始改變,轉離你的罪,包括改變生命的方向,離開自我中心,離開對神律法的悖逆,然後轉向神,改變成神的看法,相信祂,順服祂,並倚靠神的指引和計劃。這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從心思意念開始轉變,再帶下改的行動,這才完成悔改整個過程

二、悔改的過程

我們來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小兒子浪子回頭的故事來解釋悔改的過程。(11-24節)經文耶穌作了一個比喻,說到:「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想分家產,一天對父親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於是小兒子就收拾行李,將他所得到的一切帶走離開家。任意放蕩,浪費資財。不久就耗盡一切所有的,更糟的是又遇著那地的大遭饑荒,整個就窮困潦倒輪落到豬眷裡想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這時他才醒悟過來,作了一個決定,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這是他一個悔改的決定。

於是他就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當他父親看見他時,你想想他父親是什麼反應?他父親在遠遠看見他時,就動了慈心,飛奔過去,不管他兒子是不是滿身豬眷的臭味,一把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哇!可以想到兒子那時的感受,一定極為感動,我相信這時他真心的悔改了,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他因著父親的愛和恩典而悔改,父親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這裡我們看到他整個悔改的過程:

1. 醒悟:我們先要有個覺醒,看見自己的光景,有時神會允許一些環境發生在我們身上,允許我們落入仇敵的手中,任憑因我們的罪被仇敵殺害、偷竊、毀壞,使我們可以明明看見,以致於開始能有屬靈的醒悟:我竟然落入靈裡如此貧窮的境地,如此羞恥卑微的下場,距父的豐盛祝福那麼的遠,以致開始願意轉離我們的罪,改變我們不合神心意的心思意念和行為模式。

2. 懊悔:之後有一個懊悔而生出憂傷的心,知道自己對神和對人的虧欠,就像這位小兒子說的「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這個憂傷是從神而來的憂傷,是因著聖靈在心中的作工,驅使我們舒解此般痛苦與哀傷的心情,以致我們可以回轉向神,得著靈魂的救恩,在哥林多前書七章9-10節說到「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之前的課程我們曾提到救恩包括祂要將我們不單單是從罪,還要將我們從疾病,或從謊言中脫離出來,神愛我們到一個地步,不忍看見我們落入罪的捆綁中,神樂意祝福我們,使我們可以得著祂豐盛的產業,但神是公義的神,除非我們罪的代價被付清了,回轉歸向神,否則我們無法領受神要賜福我們的一切,這就是耶穌為什麼要來的原因,(約3:17)「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馬可福音二章十七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是基督的使命宣言,神來不是要來定罪審判我們,而是來告訴我們有一個進入祂屬天祝福的管道,有一個人願意為你付清過去所有的罪債,為你付上罪的代價,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而罪的代價就是死,本來你是死刑犯,但有人願意為你頂罪,你可以不用死,你願意嗎?那人就是耶穌基督,只要悔改,接受祂的救恩,你以前因罪所虧損失去的一切,就可以被償還,多麼棒!

悔改不是神要來審判我們定罪我們的命令,而是宣告祂的祝福己經臨到的一個命令,馬太4:17 說到「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悔改是進入神國的必要條件,比爾強生Bill Johnson有一句話說到:「真正的悔改是看見神國存在的事實,因著神的恩典,憑著信心,人就能經歷神國。」神一切的豐盛源頭,都源自於神的愛,唯有人認知到神屬天豐盛的事實,以及神愛的寶貴,才會醒悟過來,他需要回轉向神,就像聖經裡這個小兒子的例子,他所經歷的飢荒和豬眷生活是用來喚醒他回頭,讓他認知他原本應有的豐盛祝福,而這一切的祝福就在與父關係的恢復上可以成就。當我們願意悔改,就能夠釋放我們進入神赦免的自由,並讓我們有機會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因為罪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攔阻,(徒3:19)講到「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這裡安舒的日子英文是times of refreshing,意思就是生命的更新會來到。

在真實的悔改這個過程中,有個從神而來懊悔的心是很重要的,聖靈感動所賜下的懊悔,是為了讓我們知罪,並且為罪而憂傷痛悔,這時候情緒可能會因此湧上來,那與平時我們用意志力去所作的悔改有一點不一樣,從自己來的力量所作的悔改雖然有一定的功效,但很容易會再犯,它沒有聖靈來的工作來得有力量。我舉一次我個人的經歷,有一次我因不滿一些弟兄姊妹的服事態度,心裡對他們產生很多論斷,很生氣他們,我在一個很深入的禱告中,聖靈光照我要饒恕他們,並為自己不合神心意的反應來悔改,我便開始為這事悔改禱告,越禱告我就越經歷從神而來的憂傷,神讓我看到我是如何傷害了他們,我本是被呼召來扶持牧養軟弱的群羊,我反到來論斷他們,我的行為反應反而使他們跌倒,使他們懼怕,我好難過,原來我是如此重重傷害神所拖付我的羊,我沒有在祂的愛裡面做好祂對我的拖付,我真的為我所作所為感到很傷心而且懊悔,在這次憂傷痛悔的禱告後,我知道錯了,便立刻主動去擁抱他們,與我心裡論斷的弟兄姊妹合睦,因為我原本不理他們,神一下是破解了一切關係上的尷尬,也釋放了我進入祂的喜樂和自由裡。

3. 決定:當我們有從神而來懊悔的心之後,不能就因此留在這裡,我們還需要在意志上作個改變和決定,並且有悔改的行動。就像聖經裡小兒子的例子,他作了一個決定,起來要回去找他父親認罪。

意志的決定是很重要的,因為聖經說到心懷二意的人,不要想從神那裡得著什麼。改變一定要先在意念裡發生。合神心意的意志力要先啟動起來,意志力最怕碰到我們裡面的私慾,它會令你的意志力消弱。仇敵會用各種方法來試探你,不斷的攪擾和折磨來虛弱你的意志使你變得消極被動,最終可以掌控你的意志,或挑起環境讓你落入圈套。所以聖經裡一直警戒我們要逃避少年的私慾(提後2:22),又說不要放縱私慾的邪情(帖前4:5),(雅各1:14-15)說到「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私慾的邪情指的就是加拉太書五章19節說到的情慾,是從我們個人的私慾牽引出來的,只要一不小心,這些情慾很容易引我們落入墮落的光景,我們需要常常在做任何事時,自我查驗是否有滿足或服事自己私慾的動機,因為一但有這樣的情況,生命容易開了一個破口,讓仇敵進來有機會轄制捆綁我們,所以保羅說到我們要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加拉太5:24)。

我曾看過一個例子,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斷作不合神心意的決定,走到後來就產生混亂,對真理混餚,為自己犯罪的行為合理化,減輕自己因罪疚感的不安,寧可相信仇敵的謊言,以為自己是在一個平安的光景,用很多自己的力量渴望人接納他的行為,也希望權柄人物來為他的行為背書,其實他內心有極大的不平安,以及因罪帶來的羞恥感而不自知。以致於他一直沒有用意志力去作一個悔改的決定,反而在肉體的邪情私慾上一直妥協,不停打敗仗。越到後面的光景就更越糟了。

每次順服神的決定,就有機會勝過仇敵,順服神的決定是很重要的,加拉太書6:8經文說到,順著情慾撒種,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保羅又說: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我們每一次的決定影響我們生命的品質,將來天上的獎賞也取決於我們每一次順服神的決定。仇敵最喜歡用的招術,就是偷走你順服神的意志,使你背離神的道路,就像牠當初對亞當夏娃作的。

決定需要靠一個人的意志力來堅固。意志是魂里最強大的部分,超越魂的其它領域。其他部分想要越軌時,意志可以把它拉回來,回到正軌。

4.行動:

作完決定之後,再接下來V你需要開始行動。悔改若是沒有行動是不行的,因為

  • 悔改不是只是知罪,心裡生出罪惡感,也不是只是單單認罪,承認自己做錯事而己,只在神面前作了認罪禱告,但沒有改的行動,那不叫悔改。聖經當中有一個最典型有悔沒有改的例子就是,用三十銀錢賣了耶穌的猶大,當他懊悔的將銀錢丟在殿裡後,就選擇為自己的罪出去吊死了。
  • 悔改也不是心生後悔而己,也不是單單停留在痛悔自責的情緒中出不來。

真正的悔改是定睛在神身上,並能引導罪人來到神面前過聖潔的生活,就如聖經裡大衛的例子,他真實為自己犯姦淫和流無辜人血的罪悔改後,甘願接受神的刑罰管教,直到年老不再接近女色,他曾經的軟弱,卻成為他日後剛強的墊腳石;而後悔是轉眼看自己,當焦點不在神身上,而在自己時,就會出現自我定罪感,這種罪疚感,會帶來羞恥的感受,使人遠離神,因為他裡面相信神不會再接納他了,以致自我拒絕,最終會帶來生命極大的壓傷。世上沒有神不能夠拯救的罪人,也沒有神不能挽回和轉化的過失,只要我們真實的悔改,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因為耶穌己經為我們付清一切的罪債,是一切的!

聖經中還有另一個例子,耶穌的門徒彼得,他曾經三次不認主,之後非常懊悔,但後來又回去從操舊業,但耶穌仍然沒有忘記他,在馬可福音16章提到,當耶穌復活的時候,使者對去墳墓的兩位馬利亞,特別提到彼得,這顯示耶穌對彼得的接納和繞恕,之後又親自來到海邊照訪彼得和其他幾位門徒,耶穌用他的愛再次挽回彼得,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耶穌用這三次愛的呼喚,來喚回彼得三次不認主真實悔改的行動,從此專心跟隨主。

我來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見證,神曾經在一年的時間裡,透過很多環境在對付我生命裡面驕傲的問題,因我期望從人身上得著按著我想要的關注和肯定,於是祂允許環境和人對我的否定、誤解、背離、告狀、辱罵,剛開始我對興起來的週圍事物不斷地扺擋以及自我防衛,認為都是別人虧欠我。我爭扎、生氣、躲避,裡面開始有許多控訴,並自己開始另起一套標準和界限,但不論我怎麼做,好像都不對,神不斷的透過很多人來告訴我他們的異夢,說我穿著自己訂做的婚紗要作女皇,又說我器皿變色。對於神如止看我,我難過不己,於是我很想逃離我服事的崗位,神就透過一位弟兄的口來對我說話: 「不要讓人奪去我們原本的獎賞和冠冕!」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神在透過他對我說話,直到神又透過一次出去服事的事件說:「心有埋怨的祂不用」,我才想起來,我曾經對主的埋怨,說:「我不想在我現在的位置上,在領袖旁邊服事」。我發現我真的是已無路可走,我越爭扎,越沒有出路,我逃嗎?我可以逃出神的手嗎?我的問題可以因逃解決嗎?我能夠承受離開命定的過果嗎? 我不能!在一次復興聚會前,我向神哭求,我不想再這樣的光景裡, 我想在神復興的浪潮裡有份,我想改變,我願意悔改,我不知該怎麼做,求主憐恤我,只求祂的愛再次充滿我,我渴望再次深深的愛祂。那天主的愛重新充滿了我,大大傾倒下來。

聚會那天神再次透過環境來挑戰我的極限,定意要破碎我,權柄而來的否定感像海浪比過往更甚地向我襲來,我難過,生氣,再次落入爭扎,但我已無路可逃,最後我降服了,這是我唯一可以走的路,我饒恕,並悔改我的態度,我向神說我願意接受你給我的一切,放棄為自己辯解,放棄自我,放棄自尊,放棄自以為義,放棄爭扎。

之後的我,因著罪疚感使我一度站不起來,有姊妹領受我穿著一件預表謙卑的黑色斗蓬,但帽子卻異常的過低,蓋住了大半個臉,臉色帶灰雲,我才知道我裡面有不合神心意的羞恥感,這羞恥感使我裡面很憂鬱,喜樂不起來。神就透過一位姊妹的異夢來鼓勵我,她說看到我在帶敬拜時,因為我的原故天上掉下很多鑽石,有聲音下來說神要拿去在我身上人所雕刻的部份,就是透過人的眼光來定意我價值和身份的部份。當時領受這話時,我心裡沒有一點喜樂,好像它與我無關,我問主我為什麼沒有一點感覺,主對我說,因為我看自己是顆碳,不是鑽石,我看到了自己的黑,卻沒接納自己的秀美。過去的挫敗和跌倒使我有羞恥感和自卑感,不相信我已全然被接納。感謝主,都是因為祂不離不棄的愛,用祂慈繩愛鎖引導我回來。

真實的悔改乃是基於心裡明白,天父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和救贖的恩典,我們需要認識神的恩典和對祂的信心,因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弗2:8)。悔改是神給的禮物,引我們回到與神和好親密的關係裡,給我們一條出路進入祂為我們預備的豐盛命定裡。(弗2:4-7)「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當初小兒子悔改回家後,剛開始也說自己不配作父親的兒子,但他的父親卻立刻為他披上上好的袍子,給他溫暖,安全感,和尊榮;又為他戴上戒指,恢復兒子的身份與權柄;又為他穿上鞋子,挪去他的羞愧,恢復與父親的關係。我們與天父的關係也是如此,因著耶穌為我們付上罪的代價,我們一但悔改,所有的罪,耶穌的寶血就全部塗抹乾淨了,神就不記得了。以賽亞書1:18說到「你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感謝讚美主!

5. 悔改是一個過程,需要尋求神的能力。

悔改是一個過程。當我們作了悔改禱告後,接下來我們仍要不斷來到神面前尋求神的幫助,來突破我們舊有的思想、行為模式和過去的習慣,我們可能仍會因為一時的軟弱而再犯,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要不斷來到主前尋求聖靈的大能,因為改變的過程是需要透過神的能力的,中途我們可能不斷會有各樣仇敵來的試探,勝過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立刻回到神裡面倚靠祂,終久必能突破。只有如此才能在我們的品格和命定上真正帶來改變。

漠視認罪的命令,祂就會採取下面幾種較強的方式來勸我們與祂合作:

罪的代價仍是死,這死也意味著與神的關係隔絕了,因為神是聖潔的,當我們犯罪時,由於神愛我們,不忍心看我們因罪與祂分離,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於是會來提醒我們,或興起各樣的人事物讓我們曉得,我們己經遠離神的心意了,如果我們漠視認罪的命令,祂就會採取下面幾種較強的方式來勸我們與祂合作:

  1. 使我們內心失去平安,聖靈在我們裡面叫我們為罪、為義,自己責備自己。就像大衛的詩裡說到的「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詩32)
  2. 管教會臨到。那人必多受苦楚。神因為愛我們所以才會管教我們。希伯來書12:5-8說到「...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 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神管教我們是因為要領我們悔改,領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所以10-11節就說到「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最後我們有幾段經文,作為給大家的鼓勵與提醒: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賽55:6-7)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希伯來書 第三章11-14)

 

從饒恕領受生命

親愛的弟兄姊妹,接下來我們要來分享的主題是從饒恕領受生命,悔改和饒恕都是領受醫治的關鍵,關乎我們是否能進入神豐盛生命祝福的命定。和悔改分不開的是饒恕,它們就像連體嬰,有悔改,但沒有饒恕,這樣的悔改並不完全,因為本身不饒恕就是一種罪,(太6:14-15)「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不饒恕會使我們領受不到神的祝福,這祝福包括如從神而來的愛、憐憫、平安、喜樂,雖然神很樂意傾倒祂的祝福給我們,但不饒恕就好像一層厚厚的烏雲,擋住了天上一切的祝福,不是天父不願意饒恕我們,而是我們將領受不到祂的饒恕,將這些祝福自然的擋在外面了。

事情發生,當你自覺受傷時,是不是常常認為我是唯一的受害者,我是最無辜的,都是別人的問題?可是如果你仔細想想,事實上是如此嗎?其實並不完全,事情發生不代表我們完全沒有錯,可能只是不自知而己,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目常常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我們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打轉,任憑自義的想法充斥心思意念,不饒恕的毒根就會生出果子來,漸漸在我們的生命形成營纍。

最佳饒恕的榜樣就是耶穌基督,他被釘死前雖然受到許多人的羞辱,但在受苦中仍就為他們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耶穌一直經歷被拒絕,但一直活在饒恕裡,而且不自我保護,以致可以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不自我保護,任憑可能發生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若不是完全浸泡在父的愛裡,是不可能作到的,愛既完全懼怕就離開。透過饒恕,神的愛就能夠使我們有能力,在一個全然透明,不設防,又不會計算人的情況下與人互動,這樣的安全感和平安的祝福何等的大啊!

不饒恕的反應

當你覺得受傷時,感覺被別人錯待時,最常出現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生氣是吧?情緒是神給人的禮物,生氣是自然的反應,但要用合神心意的方式去處理。聖經是怎麼教導我們的?它說:生氣卻不要不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遇到不如意或別人無理的對待,又或是遇到一些叫人生氣的事,保羅不是說「不可生氣」,而是提醒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原來,生氣有「犯罪」和「不犯罪」的分別。生氣時不要傷害人,因為這樣就是犯罪。想生氣時可以到無人的地方發出來,用合神心意的方式舒發,例如運動,彈琴。當然最好是到神面前,向神申訴。而含恕不到日落,意思就是不要記恨,更不要長久懷恨。因為含恨在心,就是給魔鬼留地步。不可含怒到日落意思是要我們來饒恕人,否則就會有後果出現,仇敵會藉機進來。

 

不饒恕首先會有什麼結果?

首先苦毒的根會在心裡形成,接著論斷就在心裡出現。什麼是論斷?論斷就是一個批判、權威性的觀點、評價或結論,法律叫判決,原來論斷就是自己作自己的法官,為對方作了一個權威性的判決。而苦毒論斷的根就是因著過去所受的傷害,而對他人或情況所作持續性的判決和定罪,它會透過靈或者魂來傳遞,它不會只停留在一個人身上,常常透過話語和行為的表達使得接收者被玷污,凡事聽見的都會被玷污,我們最常見的結果是出現分門結黨。不饒恕的不義是不能因著自己的控制就能不散播出去的。

這樣的毒根在我們裡面久了,漸漸會變成憎恨或憎惡。我們常會看到自己或別人身上有一些不可觸碰的地雷,一碰到了就跳起來,可能是某件事,某個特定類型的人,或團體,不明理由的,一遇到就令你不舒服,那是因為過去以往受傷的經歷,沒有饒恕的結果。

漸漸地忌妒會進來,會令你產生比較,當你看到傷害你的人好時,你就不好了,他不好時,心裡就暗爽:看吧看吧都是報應,是神的管教臨到了。心裡完全沒有從神來的恩慈和憐憫,而且忌妒的靈一旦進來轄制你,會令你常常心懷不平,無事不比較。

接著你會想要拒絕那個人,會想躲開,這會使得拒絕的靈進來,很多負面的情緒就會出現,包括自我否定,和孤單感。覺得沒有人了解我,別人都在跟我過不去。這樣的人容易將自己關在自己的生活圈圈,很難與人相處,最後變成常常獨來獨往。

接下來,自義往往跟著出現,自我保護機制一啟動,想要為自己辯解,如果任憑自己剛硬的心,忽視聖靈的感動,裡面不斷的用理智來抵擋神,漸漸的會使我們聽不到神的聲音,我們因著自義的自我保護,也把神擋在外面了。

不饒恕的結果不僅把自己囚禁在苦毒的負面情緒裡面,所累積的"你欠我"情結,也會對我們論斷的對象帶來捆綁。總覺得對方欠我一個道歉,常常不自主的會有報復的心態,只要和那人見面就是無法有好的說話態度,這種因為不饒恕導致到最後的報負反應,不是自己理智可以控制的,雖然事後會發現自己也做得過火,但如果不醒悟過來是不饒恕的問題,仍然為自己的行為作合理化辯解,只會把自己捆在牢裡,不合神心意的魂結也會將對方捆綁住,關係會非常緊張,常常找別人的問題,也找自己的問題,生命也會落在非常負面裡。我們發現一個人常常很負面,其根源就是生命不饒恕的問題。

在上一次課程裡,我曾提到我的一個見證,見證內容說到之前我因為忙碌,對於別人對我的小拖付,我總是說好,不太懂得說不,直到壓力大到不能負荷時,情緒因為一件小事而爆炸,而這小事就是要去為事工的倉庫配把鑰匙,但我忙著忙著就忘了,直到需要時,才想到,為了彌補我的見忘,就便擠出時間趕去配了鑰匙,但等到交到同工手裡去使用時,同工發現鑰匙不合用,開不了門。那位領袖就當著其他人面前嘴裡嘀咕責怪我,我覺得很委屈,不被人體諒,事後神透過這件事光照我生命的問題,使我從不相信神愛我的錯誤信念裡釋放出來。但在中間有一個插曲,在我爭扎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理智上知道神愛我,但神的愛似乎進不到我心裡,似乎有一個東西卡住了,我爭扎了好久,聖靈才啟示我,原來在那期間我沒有完全饒恕那位權柄人物,而且我裡面有個內在誓言,說:「我再也不要在忙碌的時候答應做任何事」,這個誓言使得我事後對於那位領袖在我忙碌時,交待我做任何事,我都下意識抵擋,要不就推給別人做。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我就是不知為什麼覺得領袖一交待事情下來,我就覺得反感,我細查自己的內心,我發現我心裡總覺得那位領袖沒有尊榮我的付出,欠我一個道歉,而且責怪神為什麼允許店裡一位豬頭員工來幫我配鑰匙,連神也與我過不去,認為神在這件事情上也是個幫兇,在神光照我以後,我才發現我沒有完全饒恕,再加上我的內在誓言,把神的愛也擋在外面了,使我感受不到神的愛,直到我在這事上饒恕那位領袖以及神,我才又開始經歷到神的愛。

不饒恕所產生的苦毒論斷或者是內在誓言會導致靈、魂、體的毀壞。一個人在負面裡太久了,孤單,拒絕,不被了解的感受,沮喪,消極沒有盼望,在心裡累積久了,可能會導致憂鬱症,身體的很多疾病也會跑出來,例如關節炎,胃潰瘍,高血壓....。這是為什麼我們在為人作醫治釋放時,先是找出生命受傷的根源,然後帶領人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來饒恕那傷害我們的人。饒恕其實是釋放自己進入醫治的自由裡。

怎麼察驗自己有沒有饒恕呢?就是想到對方,你有沒有自我防衛起來,不願去碰,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負面的,反感的,或是之前提到的批評論斷,自義,裡面沒有恩慈憐憫。如果有就表示你仍然沒有完全饒恕對方。

饒恕不是一個情緒化的反應,有感動的時候才做;饒恕不是否認,避而不談,不是得了屬靈健忘症,說「這有什麼好饒恕的,過去都過去了,我早己經忘記了!」不是假裝自己沒有被傷害,而是回到神裡面同意神那時自己所受的傷。

饒恕不是表示對方沒有錯,或減輕對方的錯,讓對方免除了應負的責任,說:「好啦好啦,神你愛他啦,結果對神生氣。

饒恕也不是將饒恕的責任推卸給神,說:「主啊,求主饒恕他!」主早在釘十字架時己經饒恕他了,其實不饒恕的是誰?是的,是我們!我們也不能只是單單的說:「求主給我饒恕的力量。」然後就算了。我們需要的是作一個饒恕的決定,這個自由意志的選擇是神不能代替我們作的,當我們作了這個意志的決定,神就會在我們心裡作工,開始醫治釋放我們,賜我們平安,喜樂,愛與憐憫的恩膏。

饒恕不表示關係會立刻轉好,我們饒恕了,但對方可能在我們互相傷害的過程裡還沒有走出來,因為涉及另一個人的自由意志主權,關係不見得會有立即的改變,如果我們覺得別人一定也要和善的回應,我們的期待反而會使我們又落入另一個不饒恕和論斷裡。只要我們饒恕了,雖然環境仍然在持續性的傷害裡,但我們可以不再是用受害者的眼光看自己,反而仍有喜樂。我相信,神的愛在我們裡面,有一天對方會因著我們的改變而改變。

羅馬書12:18神提醒我們: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又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饒恕可能是一個過程,馬太福音18:21-22節說到我們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七在聖經裡是完全的意思,意思就是我們要持續不停的饒恕直到完全饒恕為此,如果心裡的那個痛再次出現,或者傷害又再次出現時,我們又要回到神面前來饒恕對方,並求神醫治我們。

饒恕是...

  • 總結,饒恕是意志上的選擇與決定,要誠實的面對自己受傷的事實。
  • 饒恕就是從審判的寶座上下來,放棄我們的論斷,放棄對方欠我的道歉,以及要求公平的心,神才是真正的審判者。
  • 再來,饒恕是為自己預備一條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道路,成為得勝者,而不是受害者,不再活在自憐裡面,乃是走出負面和無望,走向醫治和復合的道路,領受信心和喜樂。


需要饒恕誰?

每次我們來到神面前面對自己所受的傷時,你可以先來向神陳述你的心情,敞開誠實面對,之後就要來饒恕,饒恕的對象包括三位:一是饒恕傷害我們的人,然後饒恕自己,最後還要饒恕神。饒恕自己使我們不會落入自我定罪出不來,而饒恕神不代表神作錯了什麼,而是承認悔改我們對神的錯怪,如此使我們可以再次領受從神而來屬天豐盛的祝福。

 

Ending :

悔改與饒恕是我們每天要來操練的,是我們走成聖的道路必要的關鍵,盼望今天的課程能幫助到你,若你在收聽課程當中,忽然想到以前某個受傷或得罪人得罪神的記憶,那是聖靈對你的提醒,你需要來處理,作饒恕和悔改的禱告,如果是如此,你可以和我來作以下的禱告,並把對方的名字加在其中,並把過去被傷害的言語和受傷的結果陳述在裡面:

「親愛阿爸天父,我奉你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名,來到你的面前,感謝你透過今天的課程,幫助我們瞭解悔改與饒恕的重要性,也謝謝你光照我生命受傷的部份,我在你面前承認我受傷了,我將我受傷的部份交在你面前,求你醫治我,我也願意來饒恕那傷害我的人,饒恕他對我說了傷害我的話,做了傷害我的事,我在這裡願意放棄向他追討的權利,並從審判他的寶座上下來,將饒恕當作禮物送給他,我宣告他不再虧欠我了。我也願意祝福他,祝福他的健康,家庭,人際關係,以及與主的關係,願你的愛也來飽抱充滿他。我也願意在你面前悔改我心裡曾經對他的論斷,以及一切不合神心意的反應,包括苦毒,憤怒,恐懼,自我防衛,以及錯誤的期待和想法,求主饒恕我,求你持續向我光照我隱而未現的信念以及仇敵的謊言,以致我可以從裡面得釋放。我在你面前,相信因著我悔改,你已經饒恕赦免我了,我現在也要選擇饒恕自己,接受你饒恕的恩典。阿爸父,也求你赦免我,我把別人及我自己所做的事造成的後果,歸咎到你身上,我承認這不是你的錯,我不再怪罪你,感謝你透過這件事的發生,要成就在我身上的美意。奉父、子、聖靈的名,我要打破在我與那傷害我的人之間任何不合神心意的靈魂體關係的綑綁。求主潔淨這些綑綁對我及我生命所產生負面的影響。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我打破所有因著這關係而帶來的咒詛。求天父將耶穌的十字架放在我自己和他之間,阻斷我們之間不合神心意的影響,求主耶穌的寶血遮蓋我,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Show More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Episode Tags

Do you host or manage this podcast?
Claim and edit this page to your liking.
,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