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商业WHY酱

声动活泼

商业WHY酱

A weekly Busines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商业WHY酱

声动活泼

商业WHY酱

Episodes
商业WHY酱

声动活泼

商业WHY酱

A weekly Busines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商业WHY酱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又是一年 618,随着促销的常态化、消费的理性化,今年的电商大促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思。优惠机制上,直截了当的「满减」和「价格直降」回归主流;口号上,平台纷纷表示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比如强调「超值好物省心选」的抖音电商。依托于庞大的短视频用户体量,抖音电商在过去三年里迅猛发展,并持续发力货架端。这说明了什么?今年的年中大促又有哪些特点和玩法?短视频平台打造电商生态的优势与增量何在?本期节目中,两位深耕电商多年的专业人士,添可中国区总经理殷鹏,和抖音电商 618 大促相关负责
就在这几周,苹果为新款的 iPad Pro 液压机广告道歉,百度副总裁璩静也在发布的短视频引发舆论哗然后宣布离职。情绪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做出价值判断的依据。商业观察家蔡钰发现,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走过了「供给端不断发现新需求」的阶段,来到了「需求端嫌弃供给太落后」的时刻。人们对于产品的期待,已经超出了它作为器物本身的价值,而是希望在功能价值外还能获得情绪价值。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转变?有足够多的商家意识到了这个变化吗?供给和需求互相推动,人和产品的关系在未来会如何发展?《情绪价值》的
安克曾经独辟蹊径地提出「浅海战略」,聚焦那些有一定市场总值也还没被大品牌垄断的赛道,通过在多个细分品类发力来成为一家大公司。但是 2022 年年终,安克却选择把 27 个品类砍到只剩下 17 个,创始人阳萌也承认这是他创业以来的遇到的少数挫折之一。安克当初为什么决定走「浅海」路线,后来又为何挥刀砍向品类?回顾安克遇到的困难和世界上最成功的几家公司,阳萌对人和业务的关系有了哪些新思考?把团队管理和公司增长相结合,都有哪些方法论?本期节目就会回答这些问题。【特别鸣谢】拼多多的新疆快递服务
从人人都在谈论盒马,到人人都在谈论山姆,不过几年光景。新零售在退。盒马创始人侯毅退休,这个 8 年时间、尝试了十几种业态的新零售标杆项目在卖身传闻中等待结局;大润发超市换帅,阿里召回了派出的高管林小海,欧尚原高管沈辉接任;京东  7FRESH 一度停止扩张,如今门店只有 64 家,和当年喊出 5 年开出 1000 家的目标相距甚远;美团小象如今只做线上,早就不再开店。旧零售在进。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大获全胜:有零售界人士推测,山姆过去3年的销售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30%,2023 年
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开源模型的涌现,市场格局也经历了重大转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资本的热情却正在渐渐消退。此前著名投资人朱啸虎的发言,点明了业界暗流涌动的情绪,引起了广泛反响和讨论。他对大模型公司未来发展持有的谨慎态度,表现出对 AI 应用和场景的看重,更体现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资本态度。面对技术和资本的矛盾,AI 行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身在其中的本土 AI 创业者王小川,则有着不同于投资人的深刻认知和独到见解。本期节目,「商业WHY酱
10年前,小红书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兴公司,在商业化方面追着客户灵感跑;而今天,已然成为了坐拥庞大活跃用户量、不断向全民 app 迈进的跨品类平台。这样成功的商业蜕变,原因何在?精准匹配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领域渴望实现的目标。小红书的经验告诉我们,比起直观的数据分析,精准的意义更在于对于细分人群们差异化需求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更多的人,才能开拓出更多的市场,挖掘更多的机会。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分别来自小红书内部负责人与外部品牌方,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呈现小红书独特而又极其漂亮的商业
在当今原子化的社会中,孤独成为一种常态。电子产品常被视为加剧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为缓解孤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线上社交产品的流行已经毫无疑问地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他们发展出了一种线下独自活动、线上热闹互动的社交方式。很多人在身边的圈子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在没有地域限制的网络上,可以结识更多有相同爱好的人。趣丸科技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庄明浩对此观察也颇有共感。作为目前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兴趣社交平台,TT 语音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找到
脑机接口技术,使「抑郁症治疗」成为可能。通过手术,在抑郁症患者的脑中植入一种类似于「开关」的装置,以此来控制和改变人的情绪,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2023 年 9 月,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宣布已获得美国 FDA 的批准,将进行首次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旨在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在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最受关注的是深部脑刺激 (DB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治疗「难治型抑郁症」的临
流量红利消失了吗?伴随近几年流量竞争加剧与成本上涨,有关「流量红利枯竭」的论调在互联网空间中持续发酵。然而,据腾讯11月15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指以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公众号和企业微信为落地页的广告同比增长超过30%,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流量领域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作为商家,又该如何认识当下的新变化?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两位来自腾讯广告的资深幕后人员 Melody 和 Nora,从业内视角出发,一起聊聊该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机会。作为变革的
在本期节目录制前,OpenAI 的「政变」事件又有了戏剧性逆转。OpenAI 官方在 X 平台上正式宣布,Sam Altman 将重新回归公司出任 CEO 一职,同时组成了新的董事会。随后,Sam Altman 本人也发表推文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达了对回归 OpenAI 的期待,并强调会继续与微软保持密切合作。这场在全球 AI 科技领域引起轰动的「宫斗闹剧」终于迎来了剧终。OpenAI 在创立之初是一家非盈利机构,核心使命是创造「对全人类都有利」的人工智能。尽管后来进行了盈利模式的转
你是否考虑过记录自己的一生?是否期望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人生传记?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痕迹」,无论是买过什么、见过谁、去过哪里、想到什么,都是一种记录。今年下半年,Meta 发布了大模型 Llama 2,并宣布将其免费提供给研究者和商业使用者,开源也意味着绝对的技术壁垒不存在了。 在近几个月的 AI 大模型热潮下,一些有经验的创业老兵也开始将目光投向「AI 应用程序」,人机对话使得「个人历史」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崭新内容形式。在本期节目中,主播杨轩与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的王怀南进
手机行业越来越「卷」了,让消费者惊艳变得越来越难。整个行业也面临销量下滑、利润损失的挑战。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米却表示要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科技战略升级。小米为何做出这样的决策?最近爆火的大模型上,小米又有哪些投入?这家公司对于「科技」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他们下一步要如何布局?我们请来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从小米的战略升级,聊到对端侧大模型的独特构想,再聊到科技战略的落地。从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小米是如何从最早大家耳熟能详的 MIUI,到点亮一整棵枝繁叶茂的科技树。
两年前,我们与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有过一次对话。彼时,瓜子二手车赞助各大综艺节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口号铺天盖地。今天,瓜子已经历过几次商业模式的转变——从线下开店转为走电商模式,从「7 天无理由退车」到「先试 7 天再买车」,杨浩涌不断给行业引入新玩法。本期节目,我们再次请来杨浩涌,跟他聊聊怎么把「线上卖二手车」这件事变成可能,如何打通整个流程,以及这两年的历练又给这位二次创业者带来什么启发。本期人物杨轩,「商业WHY酱」主播、36 氪主编杨浩涌,瓜子二手车创始人、山行资本创
小红书怎么就成了最近中文互联网最火的社区?从早期大众印象中的「买买买」指南,到现在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指南,小红书的增长令人侧目。这个平台号称「不走中心化的路」,拥有利他属性的用户和友好的社区氛围,这让它与其他互联网产品截然不同。飞盘、Citywalk、多巴胺穿搭,小红书上生长起来的各种趋势也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小红书旅游户外业务负责人新岛和窄播主理人王卓,一起聊聊小红书上的新趋势是如何产生和被运营的,小红书独特的社区文化又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这个平台如何尝试打破「形式
完成了从 0 到 1,如何实现从 1 到 100?在上集中,我们聊了聊三顿半是如何从一门小生意成长为行业里程碑品牌的。而逐渐走向舞台中央的三顿半,如何应对更复杂局面带来的多重挑战?创始人吴骏在不断进阶的过程中,对商业又有哪些新思考?本期节目,我们继续和吴骏的对谈,听他讲述三顿半的新尝试,以及他要如何带领团队探索未来的路径。节目推荐一个没人关注的失踪案,如何在一夜之间变成流量的宠儿?「跳进兔子洞」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和采访发现,在一个 15 岁男孩消失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推手。他们让这起事件变
三顿半这个成立于 2015 年的咖啡品牌何以在竞争激烈的咖啡领域突出重围?在广告行业北漂七年,又在长沙经营咖啡馆七年,吴骏和三顿半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三顿半创始人吴骏,从一个非典型创业者的视角解读他和三顿半的故事。本期节目将分为上、下两集。在上集,吴骏从放弃北漂回长沙创业谈起,再聊到他对做产品这件事的洞察,向我们展现了这个没有背景的「小生意」,是如何成长为新消费咖啡品类里程碑品牌的。在下集中,吴骏会聊聊走向更复杂局面里的三顿半是怎么进阶的,他对商业又有哪些新的想法和
618又来了,在经过了疫情放开、预期拔高、不如预期几个阶段后,上半年的国内消费市场究竟表现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今年上半年的消费,以及我们身处的世界。我们对未来应该做何种预期,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相应行动。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请他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对消费市场的理解,并分享他对消费趋势的观察和预测。【特别鸣谢】本期节目由拼多多赞助播出。作为腿上有泥的新电商,拼多多致力于数字农业的探索,支持农业科研赛事的发展,期待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之中。自2020
5月6日,时隔三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回归。92岁的巴菲特和99岁的芒格在长达五个半小时的会议中分享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未来的计划和对时下地缘政治、全球经济衰退、AI技术等热点问题的看法。本期节目,我们和两位专业的投资人一起聊一聊,他们在此次股东大会上看到了哪些信号;进入后巴菲特时代的伯克希尔公司将如何发展;以及在当下时点,尤其是中国投资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策略。欢迎收听!【特别鸣谢】本期节目由拼多多赞助播出。作为腿上有泥的新电商,拼多多致力于数字农业的探索,支持农业
曾经的清华计算机系天才少年王小川,在一年半前卸任搜狗CEO后,一直在生命科学的领域进行探索。但随着OpenAI发布ChatGPT、GPT-4后引领的这一波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热潮,王小川按捺不住心中并未熄灭的火焰,前不久高调宣布带队成立新公司百川智能,即便引起了一些业内和外界的争议,也打定主意躬身入局。本期节目,「商业WHY酱」主播杨轩在王小川宣布创业后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在这次对话中,王小川不吝分享了他对大模型的看法,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观察,对创业方法论的研究,甚至对人类和人工智能关
科技界的风口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商业风口,一类是技术风口。去年底以来 ChatGPT 带起的 AIGC风,显然属于后者。一时之间,从 BAT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到王慧文、王小川等在科技圈功成名就又一度退隐的大佬,都纷纷重出江湖,高举大旗,振臂一呼,招兵买马,立誓要做出中国的 OpenAI 和 ChatGPT。很多对此充满好奇而又一知半解的围观群众感到困惑,大家都说要做中国版的 ChatGPT 很贵,也已经有很多资本和大公司愿意重金投入,那如果有人真的做成了中国版的 OpenAI 和 C
一家线下公司,是怎么做出被称为天花板级别的小程序的?疫情期间,由于生产生活的高度不确定性,广大线下零售业态无一不遭到打击,这其中也包括知名盲盒玩具品牌泡泡玛特。在遭遇突发情况、时间有限和复杂的内外部协调等各种限制条件下,想办法让企业仍然能高效运转,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用什么工具,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泡泡玛特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负责人邹浩,和泡泡玛特的在线办公供应商飞书的副总裁何斌,一起来聊了聊如何通过利用好协作工具,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业务增长。本期
燃油车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了吗?3 月初,湖北东风汽车集团开启「政企补贴」大降价,其中优惠力度最大的东风雪铁龙 C6 车型从 21.68 万元降至 12.68 万元,随后,数十家车企陆续加入了这场价格大战。截止 3 月底,此轮降价潮还在持续。不同以往的是,此次大规模降价似乎并没能挽救衰落中的燃油车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3 月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销量 41.4 万辆,同比下降了 17%,与此同时,同样降价中的电动车也正继续抢占有限的汽车市场份额。本期是「商业WHY酱」与「商业就是这样」
新一季的「商业WHY酱」又回来啦。很多人说,2023年我们终于能够摆脱过去三年的疫情阴影,终于将要回到曾经熟悉的昨日世界。但时势总是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则更加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标准,也没有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永恒法则。如果你对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故事和发展趋势有所好奇,就让杨轩和「商业WHY酱」继续跟你一起探索当下和未来的商业世界,用更多的对话、交流来领略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魅力。本期人物杨轩,「商业WHY酱」主播、36 氪主编信宇,「商业WHY酱」监制可特,「商业
阿里云怎么了?2022 年底,中国云计算巨头阿里云迎来一场人事巨变:总裁张建锋「行癫」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 张勇「逍遥子」亲自下场掌舵。2022 年的第三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仅为 4%,创历史新低。这个数字在 2018 年一度超过 80%。诞生于2009年的阿里云是国内云计算服务的拓荒者,曾在同行犹豫不决甚至看笑话的时候就躬身入局,却在近几年陷入严重瓶颈。阿里云的问题也反映出整个行业面临的结构性危机,从收割互联网客户到开拓政企市场,市场生态的变化倒逼企业从价值观开始一场「大转身
12 月 21 日一早,罗振宇像过去十年里的每一天一样,为他的读者、听众、用户送来了一段 60 秒罗辑思维语音——唯一的不同是,这是最后一段罗胖 60 秒语音。「今天,是我发这个罗胖 60 秒的第 3652 天。十年届满,约定达成,就此打住。」罗振宇说。一诺十年,罗振宇做到了;但他还在做自 2015 年开始的跨年演讲,而他为此承诺的期限是,二十年,直到他 61 岁。这种编制时间表,「预先宣告的『死亡』」,就是罗振宇用来应对用户审美疲劳的解法。而创业得到之后,罗振宇更清晰地知道「要逐步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