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一言一吾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一言一吾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Episodes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一言一吾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与创意从业者们,倾向于以一种“游牧”的方式,跨文化地进行地域创作实践。在中国和日本,也有这样一批建筑实践者,不断游走在两国的文化与经验之间,做着持续探索。去年年末,我们也“游牧”到了日本东京,一筑一事与一言一吾共同发起“中日建筑与文化漫谈”系列对话。第二场对话聚焦于「中日建筑实践的另一种方案」,来自中日的不同代际的建筑实践者,共同开启一场寻找主体、发现世界的思想课题。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逆向旅行”,也衍生出一个饶有趣味的阐述:“只有21世纪才使20世纪的历史真正变得清晰起来,变得可解释,才能回答作为一个‘中日·知识共同体’的问题。”那么,站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当代的中日知识共同体?这个世纪的建筑思想又呈现出怎样的“现场”?终场分享从思想的角度对话题进行收束,聚焦关于“中日建筑思想的历史现场”,开场前,一筑一事创始人王牧之分享了两个将要讨论的核心话题:一个是建筑思想与现代思想史的关系,第二个是中日·知识共同体的关系。王亥是跨界设计者、城
东亚地区,有两位学者关于女性主义的发声不容忽视——在中国,来自北京大学的学者戴锦华擅长通过电影史、大众文化、女性文学等视角,探索相关议题;在日本,来自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子的立场、观点与行动,十分强烈地启发着许多当代的东亚女性。如今,“东亚”逐渐从一个地理概念被符号化,转变成为一种形容:“东亚小孩”、“东亚女性”、“东亚家庭”、“东亚式发疯”……在这些语境下,东亚不算一个积极的称谓,指向了生长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面对的现实: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压抑的家庭环境,“人”的个性、需求和
-本期话题-编者按:光影流转,人流聚散,《繁花》上演的这席盛宴在上周落幕。宝总、玲子、汪小姐和李李等人在上海滩上兜兜转转,往来络绎,一边铺就各自事业的道路,一边是斩不断的情义。黄河路的喧嚣,进贤路的烟火,外滩的唐皇,就在他们背后徐徐展开。在这个冬天,《繁花》点燃了上海人的怀旧情绪,也打开了何为上海、谁是上海人的探讨。而答案要从每个人的记忆中去找寻。为此,《建筑午餐》邀请到了作家、艺术家、资深城市游荡者btr带领我们在他脑海中的上海城市地图上city walk,从街道、亭子间、防空洞、
三十而立的年纪,洪人杰开始自己创业,开启了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他的作品有数万根铝条腾飞的泰国MoMA现代铝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luminum Thailand),也有纯粹到不小心落入烟火的人间居所森之墅(Forest Villa)。复杂与纯粹的交织最后落点于空间的精神性与体验感,他一直在找寻令人感动的空间,也一直在努力塑造建筑的灵魂,连接人与空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人落眼于山巅,而洪人杰只觉得那是所谓“遥远的地方”
-本期话题-编者按:我们和屏幕到底是什么关系?2023年11月上海西岸文化艺术季,「UFO媒体实验室」从今年起将在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持续展开艺术项目——UFOTerminal,开幕展览「可穿戴界面」中,一场身体与屏幕相互“粘合”的沉浸式演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我们推到信息漩涡的崖口,反思我们被屏幕架空的身体,质问越界我们身体的屏幕。当生活的日常抛出一个微妙的弱信号,建筑师接收到了信号给出设计,艺术家则给出了作品——UFO便想象了这样一个“新媒体建筑”,建筑体块层层剥落,露出隐藏在内部的多
在今年暑假上映的电影《封神》中,朱哲琴作词并演唱的《回归》再次击中人心。“你是光明失散的孩子,追寻故乡不灭的光。寂寂远方,行行游子。过千山,稻谷香。漫漫长路终有尽,心归处是故乡。”这段由朱哲琴创作的歌词不仅唱出影片的主旨,更唱出她自己在疫情期间滞留海外的游子心声。朱哲琴从未受限于自己的歌者身份,事实上,从2013年发行《月出》这张专辑开始,朱哲琴就逐渐朝音乐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角色转型。2014年,朱哲琴受邀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声音艺术展,也促成了朱哲琴的第一件声音作品《声觉》的诞
捕梦者说|刘卫兵:远山近邻01幸福古村农耕文明回响幸福古村地处成都的西南边陲,茶马古道和水运的交界点。这里是苏东坡的出生地,有耕读传家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一个样本。古村因常年隐于闹市之外,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形制和生活方式,在当代城市化背景之下,这里可以说是一处难得的“精神原乡”。村落二三里,人烟十数家。全依山作市,半在水之涯。溪口横桥渡,街心断岭遮。筒车杨柳岸,摇曳酒棋斜。这首古诗出自四川眉山丹棱县县制文献。建筑师刘卫兵在筹划幸福古村改造项目时偶然读到,发现诗中描述的乡居景致如
建筑作为一种方法,其实是在社会中提供一种人性的温度。——李翔宁有独立的思想,有批判性,有敢于创造的勇气。这类人得出现。——马岩松马岩松:难隐藏的刺建筑师通过建筑表达理念,可能有人不喜欢,但它的确是一个实际有用的东西。而刺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创作者如果是一个诚实的人的话,你没法把这个“刺”隐藏起来,它还是会显示出来。李翔宁:有刺很辛苦有刺很累,只能趴着睡,没有办法躺下来。英语里lie on your back是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如果建筑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雄,或者某些人天生有反骨
- 本期话题 -在米兰设计周看中国设计编者按:几乎每年4月,周宸宸都会带着自己的新作前往米兰设计周(Salone del Mobile.Milano),在这场设计盛宴中畅游和感受,汲取养分,积蓄能量。旅行的意义,在于换一种角度观看世界,认识自我。在米兰设计周的“旅行”中,周宸宸也试图让国际设计圈换种角度看待“中国设计”。作为在米兰设计周崭露头角的中国设计师,周宸宸诚实地认识到自己“与发达经济体的设计理念尚有很大差距”,但也能带来一些别有意趣的思维方式,为业已成熟的西方设计界注入“惊喜
2019年,《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栏目组奔赴巴黎,拍摄建筑师马岩松的纪录片《“坏孩子”的反成功学》。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马岩松不愿对规则妥协的叛逆不羁,他以“坏孩子”的形象闯荡建筑圈,打破平静,锐意革新。2023年,在新片《我的刺》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撕掉精英光环,和普通人一起奔波在城市与乡土,努力寻找自我价值的马岩松。他不再是那个以先锋理念搅动建筑圈,渴望证明自己实力的“坏孩子”。如今的马岩松,在一个个公共建筑项目中,体会到了被社会普遍压抑下的普通人的愿景与理想。这种与大众的共情,
- 本期聚焦 -漫画是生活的解药早在2010年,Tango就以#一日一画 为题,在微博发起原创漫画连载,一画就是十多年。最初为逗笑朋友而画,后来为喜爱他的众多粉丝创作。Tango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画漫画对Tango而言,是自由创作的机会,也是一种心灵疗愈。身为广告人,Tango的日常难免要接受客户的否定,漫画则是一种对工作的补充,让他可以不受拘束地表达内心,同时也带来自信。面对生活中不时来袭的抑郁和焦虑,作者和读者都需要漫画这枚解药。为了保持创意的活力,Tango选择了最简单的黑白
- 本期话题 -建筑的“感性品质”从亘建筑事务所接到的第一个民宿项目,到创业初期重点实践的创意园区改造,再到之后拿下国际奖项的一庭亭、丁蜀成校等项目,以及当下走红社交媒体的阿那亚友谊湾卷宗公寓,范蓓蕾团队的设计始终以“人如何使用空间”为出发点来展开想象。当空间充满人的活动,生活细节和情感片段,它就有了生命力,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方盒子。范蓓蕾认为建筑跟所有艺术一样,会通过形式和材料唤起你的某种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审美情绪。这是在形式和功能被满足之后,才会慢慢浮现出来的一种“闲情”
编者按:成长在重庆,工作在成都,刘艺的人生上演着一场双城记。同属川渝地区,两座城市的气质却大不相同,一个火爆热情,一个温润柔和,这两种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刘艺个性的两个方面:外表成都,内心重庆。在成都生活多年,刘艺潜移默化地受到这座城市的影响,渐渐理解了它的独特之处。“包容性”是刘艺谈及成都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作为移民城市,成都对于五湖四海的人始终敞开怀抱。温和的气候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竹林掩映的公园茶室大摆龙门阵,是成都人最典型的肖像画。农耕文明滋养出成都人的松弛,与北上广
编者按:圈外人很容易误解王灏是专做木构和古建筑修复的建筑师,事实上,浸润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他,擅长将传统木构技艺转译成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用古典的材料来做现代的房子。最初王灏选择木材,是因为木材唤起了他的亲情记忆,小时候住的外婆家的木构房子,总能带给他一种温暖安心的感觉。这也让王灏意识到,对于中国人而言,木材除了实用性,更有它特殊的“情感价值”。本期对话的焦点是王灏的新作,位于安徽呈坎古村的即下山文郁堂。十五年前,藏家郁建民偶得了两座建自明代万历年间的徽式宅院,抱着建造自己归隐之地
乡村振兴,从民宿去往何方?编者按:李晖的名字通常与上市公司风语筑联系在一起,给人的印象是成功的企业家,资本的宠儿。从建筑模型到艺术展策划,风语筑的商业版图已经延伸到了元宇宙,铺陈出声色明媚的未来城市风景。除了科技与虚拟现实的探索,风语筑在乡村振兴的领域也颇多尝试,可以说是实践出了一些“真知”,这与李晖个人对乡村的情感不无关系。从2015年开始,风语筑于浙江桐庐乡村开始打造「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项目,邀请了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于此地进行犹如“大地艺术节”一般的空间和装置艺术创作,试图
- 本期话题 -品牌叙事如何用空间表达?认识F.O.G.建筑事务所是因为「观夏」,这一当红的国内高端香氛品牌发端自线上,创立一年后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开设线下体验店。店铺空间与艺术陈设一同营造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品牌语境,其空间设计均出自F.O.G.建筑事务所。这个7月,F.O.G.为新晋走红的服装品牌「小着」设计的旗舰店在上海网红街区巨鹿路开幕,F.O.G.设计的位于北京国子监的观夏新店也如期亮相。前卫的风格和鲜明品牌属性,再度吸引了时髦人士的目光。一言一吾i-Talk与两位创始人
徐冰:人生没有选择,艺术也是2022年8月12日,当代艺术家徐冰在上海浦东美术馆的装置艺术作品《徐冰:引力剧场》正式与公众见面。在高达30米的中庭空间里,遮天蔽日的“英文方块书法”被引力拉伸延展,“观看”成为了一个颇具挑战的行为。展厅中的文字背对着观众,加之变形、交叠,更不易辨识,而地面的镜像又制造了一个巨大的“虫洞模型”。装置与空间配合,似乎在和观众玩一个神秘游戏。随着楼层的升高,变形的文字在视角变化中趋近正常,到达展厅4层制高点时,文字正面终于显现,完整的文本却依然无法尽收眼底。
- 本期话题 -疫情时代的新租房理想编者按:解封后的上海,人人都在静待经济的复苏,第一波热起来的行业出人意料是租房。据了解,租房市场自3月以来积压的换租需求,到6月才得以释放,促成了市场的火热;而一些老外房客的离开,则让“梧桐区”众多设计考究,时髦宜居的老房子浮出市场,其中不乏一些历史保护建筑里的美好住宅典范。一言一吾 i-Talk【建筑午餐Vol.7】特别邀请到法租界“最美房东”李熙慧,带大家看看房子,兜兜马路,聊一聊疫情后人们的居住理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剧透时间01分30秒:解封
夏日的海边,总是令人心生向往。在这个“行动不便“的夏天,身体束缚久了,精神就更渴望漫游。本期《建筑午餐》,我们“来到“日本濑户内海的岛屿,与旅日独立策展人方振宁一同探访2022濑户内国际艺术祭。自1990年代以来,濑户内诸岛渐渐从“工业摧毁自然”的伤痛中复原。艺术家在岛上思考幸福的意义,创作出永久展示的作品。岛民则重拾传统技艺,让当地的自然与文明重现姿彩。当月光洒落在濑户内海,明月、松涛与海潮静美如昨,艺术作品亦与这片海同呼吸,共命运。岛屿复兴的秘密,是否就藏在这样的风景中?- 本期
在上海疫情艰难的当下,建筑师李烨为四川彭州小石村设计的“大屋檐”给了我们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在一个拥有2500w人口的大城市里,邻里关系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情感,人们忙于两点一线的生活,无暇关注邻里和社区。在疫情的“困”局中,我们反而有机会看到身边邻里关系的复苏,看到人们对彼此的关怀和依赖。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大屋檐”,遮蔽突如其来的风雨,聚拢散落的孤独个体,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Q:共享民宿的理念很超前,当时是怎么去说服村民的?A:一开始的阻力还是很大的。
- 本期话题 -普利兹克建筑奖更均衡,更多元2022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于3月15日颁发给了非裔建筑师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普奖又一次践行了“政治正确”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评奖标准,这样一位拥有“丰满人设”的建筑师获奖,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获奖的背后映射出普奖怎样的思想和价值导向?- 从关注建筑学本身,到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普奖评奖标准的演变,是否也折射出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细数历年来获
- 本期话题 -建筑智能,把“可能”变为“可行”人工智能在金融/互联网/工业生产等领域的探索一直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当人工智能与建筑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本期【建筑午餐】特别邀请到国内知名的建筑AI公司小库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小荻,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建筑智能”的话题:建筑智能工具能为建筑行业带来哪些新方向和探索路径?小库如何创造出好用的“工具”,帮建筑师“解放双手”,更自由地决策?IT界的创意比拼“黑客马拉松”如何在建筑领域掀起热潮?五年、十年之后,建筑智能将会如何
最好的设计策略就是通过一种手段解决所有问题,尽量多地解决问题。——熊星建筑师在做设计时把功能的问题解决了,建筑的生命就出来了。——郑鸣上海地铁14号线豫园站 ©️行之建筑本期嘉宾熊星 Xing design行之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代表作品:上海地铁十四号线豫园站、AI PARK特斯联科技展示中心、云引擎能源中心、万科大正轮胎厂改造、The Ring伦敦指环天桥等。郑鸣 同济设计集团上海同济建筑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博士 教授级高级
这个秋天,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醒目的黄色海报布满了上海的各个街区,今年的SUSAS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从美好新华到幸福曹杨,15分钟的步行&骑行路程,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们是否可以与社区和邻里建立起更深的连结?- 本期话题 -15分钟生活圈曹杨百禧公园意外成为“网红公园”,建筑师刘宇扬为什么会选择“高线公园”的方式来利用空间?面对市民对拆除菜场建公园的“吐槽”,建筑师是如何回应的?那些原本不愿意开启小区通往公园之门的居民,后来为何又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