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大塊朵翼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大塊朵翼

A weekly Arts and Book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大塊朵翼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大塊朵翼

Episodes
大塊朵翼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大塊朵翼

A weekly Arts and Book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大塊朵翼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失去的已經失去了,但我還在這裡⋯⋯我必須知道自己留下來的理由。 江佩津的前一本作品《卸殼》,述說沉重的家族故事,直面心中尚未和解的親子關係。然而,卸下了過去生活的舊殼,作為自殺者遺族,該如何從悲傷中走出來?難受想哭是極其自然的一件事,但難道就只能悲傷嗎?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卸殼》的作者江佩津,來跟我們聊聊他在新書《修復事典》中所描寫的學著與傷痛共存的歷程。(以及J-HOPE這個孩子是多麼地努力又可愛,主持人原地發瘋) ★本集錄音時不小心錄到幾次通訊軟體的訊息音,請大家見諒⋯⋯
從小學時開始發胖,中學時每年增重十公斤,最胖曾到一百三十公斤。蔡培元在求學、工作的過程中,都因為「胖子」的模樣受到特別看待。於是他從自身的困頓出發,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田野,承認自己受傷、委屈、無能為力,並將這些經驗轉化為好好活下去的動力。 ❐ 與談 ❐ 蔡培元(《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大學講師) ❐ 主持 ❐ 卡魯(大塊文化有聲產品專員) 購書去👉 《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博客來|https://bit.ly/3yOd2ry 誠 品|https://bit.ly/3EU
《那城》系列漫畫,是香港漫畫家黃照達(Justin Wong)2020至2021年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專欄刊載的政治漫畫,黃照達藉其繪畫諷刺香港的各種時事。2021年,黃照達因遭到舉發,緊急離開香港,移居倫敦,此系列漫畫竟也成為他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的道別之作。 在這集節目裡,Justin與我們分享他在創作《那城》時的巧思與留白,以及讀者可以如何解讀他的作品。雖然充滿離愁,但他希望藉由他的作品,給所有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 與談 ❐ 黃照達(漫畫家、視覺藝術家) Instag
愛滋,現在已經被醫界認為是慢性病,定期服藥就可以獲得控制。科學的進步治療了疾病,卻無法治療人心的恐懼與歧視。許多人的恐懼來自於對疾病的無知,不知道能否與感染者互動,這已經不是醫學領域的問題,而是心理與文化層面的狀態,無法透過先進的醫療來解決,而需要更多願意說出來的故事、被看見的身影,才有機會扭轉人心中的未知與恐懼。 隨著愛滋運動的進展,現在有較多的機會聽見感染者現身說法,可是與感染者一起生活的愛滋關係人遭遇的困境是什麼?需求是什麼?至今社會仍鮮少意識到這領域,未能聆聽他們的心聲,讓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新書分享會活動紀實 (3/3) 「戰爭會給侵略者本身製造最頭痛的問題。」——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烏克蘭總統) 這場較量的過程非常透明,每個人都自有角色。有些國家想離得遠遠的,保持似乎中立的立場,也不會為了奮鬥共同價值而提供援助。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一樣,需要幫忙的時候,會有一群人旁觀,而不提供實質幫助;也有一些國家盡己所能做出貢獻,以維護自由,停止侵略,確保國際法的效力。畢竟,這也是你想在生活裡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答案。對於不想只是變成受害者或冷漠旁觀者的人是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新書分享會活動紀實 (2/3) 澤倫斯基的支持率,在戰前十分低迷翻;但在俄國入侵後,卻搖身一變,成為全民愛戴的領袖。他不但激勵了烏克蘭人抗戰的勇氣、重整烏克蘭人對國家的認同、開啟對未來新的期許,也以他一場場對世界各國各個領域人士的演說,獲得來自各方的支援和喝采,成為全球民主社會的英雄人物。 澤倫斯基要求世界各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並支援烏克蘭,更向歐洲、全世界說明烏克蘭為民主社會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是什麼。他演說的對象,有國內,也有國外;有鄰近感同身受的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新書分享會活動紀實 (1/3) 澤倫斯基的支持率,在戰前十分低迷翻;但在俄國入侵後,卻搖身一變,成為全民愛戴的領袖。他不但激勵了烏克蘭人抗戰的勇氣、重整烏克蘭人對國家的認同、開啟對未來新的期許,也以他一場場對世界各國各個領域人士的演說,獲得來自各方的支援和喝采,成為全球民主社會的英雄人物。 然而是怎麼樣的時勢,造就了澤倫斯基?澤倫斯基怎麼從一名生長在烏克蘭東部的猶太裔家庭長大,讀了法律卻走上喜劇表演之路,再從律師轉成了演員、編劇、製作人和成功的娛樂事業創
中國到底會不會動用武力來攻打臺灣?萬一中國出兵了,臺灣到底會輸,還是會贏呢?小說家可以怎樣引導讀者,去直面這個殘酷卻又必須深入思索的問題? 本集,作家朱宥勳將為我們導讀他最新出版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在這部由五篇短篇小說所組成的小說連作當中,作者設想:假如中國在2047年攻打了臺灣,而臺灣成功守住了,那麼到了2067年,那時的臺灣人會怎麼回頭看望這場戰事呢?每一則故事當中,身分、立場各不相同的人,他們看待同一場戰爭的觀點,又會有怎樣的不同?一起來聽聽作者朱宥勳在創作這部作
你是否曾經覺得,就算你再怎麼管理時間,時間卻總是永遠不夠用?或許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如何更好地管理時間,而是如何誠實地面對「生命的有限」。 今天這集節目,是由哲普作家朱家安主講的一場直播的片段。在直播間裡,朱家安藉著回應觀眾的留言,將《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的論點介紹給大家。你覺得時間是可以掌控的嗎?怎樣運用時間才不算是在「浪費」時間呢?一起來聽聽朱家安的分享。 ❐ 主講人 ❐ 朱家安(哲學普及作家) 《人生4千個禮拜》 博客來|https://bit.ly/3nCu5r0 誠 
不論你是舞女還是舞客,不論你是會跳舞或者不會跳舞,重要的是:在微明之中,隨著音樂共舞或挪動腳步——不關精神,無視身家,這裡或許能讓你暫時忘掉絕望、孤獨和荒誕的人生。 本集節目是一場跨海對談。我們邀請到《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的作者周成林,來跟聽眾聊聊他的新書。或許,這種絕對不會出現在中國政宣辭令裡的舞廳,才最能夠給人帶來「正能量」,也才真正顯現了「全面、立體而真實」的中國。 ❐ 主講人 ❐ 周成林(文字工作者、《洞洞舞廳》作者) ❐ 提問人 ❐ 卡魯(大塊文化有聲產品專
「她對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我們談到俄羅斯文學,卻往往只會提起普希金,或是跟他同時代的男性藝術家;就像卡蜜爾,似乎永遠只有在談到羅丹的時候,她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所以,我們真的要繼續這樣愚弄自己嗎?」 搭配今年臺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法國」,資深策展人暨藝評家謝佩霓從他的散文集《貓非貓》出發,從留法藝術家潘玉良談起,連結到《內褲外穿》當中所描繪的各種不凡女子的身影。《內褲外穿》是法國漫畫家潘妮洛普‧芭潔的作品。即使《內褲外穿》僅截取了三十位影響歷史發展的女子的故事,但事實上,每個
「我後來沒有機會再看到那幾隻小貓長大,也只能let go。我有時候會覺得,牠們對我們的顯現⋯⋯那些生命的微光對我們的顯現,不是因為他們想要繼續這樣的生命,而是好像天上的星星,只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祂已經死了,只是光線仍然不斷地穿越時空;另一種是祂正在死亡當中,亮度不斷減損。可是不管是哪一種,大家都是拚命地,把生命的微光,穿越多少光年,射進我們彼此的眼睛裡。就是因為那一抹光,我們世世代代,從宇宙的大生命乃至於個人的小生命,才有可能能延續下去⋯⋯」 搭配今年臺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法國」
你相信嗎——樹,會走路。在過去幾億年間,植物用一種超乎人類智慧所能理解的方式,在這顆星球上紮根、繁衍,將智慧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來,庇護了這世上的萬千生命。你相信嗎——樹,是能夠彼此感應與溝通的。 來自加拿大的森林生態學家蘇珊‧希瑪爾,在《尋找母樹》一書中,以科學方法結合了文學筆觸,精彩生動地闡述了一個無比重要又迷人的事實:樹木不只是木材或紙漿的來源,同時也是一個錯綜複雜、互相依賴的生命共同體。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裡頭的生物透過地下網路與彼此相連。而樹木透過地下網路,把自己的
每一種傳染病,都不是憑空出現的。理論上,只要我們有充足的資料可以追溯,最後總會找到一位病人是這種傳染病的源頭。我們將導致疾病傳播開來的那位最初的病人,稱為「零號病人」(Patient Zero)。 法國作家兼醫師呂克‧培悉諾將「零號病人」這個概念,推廣到所有病症上,將西方醫學史上首位被辨識為各種「病人」的人視為零號病人,寫下他們的故事。他試圖打破醫師本位的醫學史觀,將「病人」拉回醫學史的視野中心。他想強調:正是因為有著這些曾經受苦的身軀,現代醫學史才得以茁壯、進步。培悉諾醫師的《零
你上一次被恐怖作品嚇到,是在什麼時候?創作出恐怖小說、電影、遊戲的人,腦袋裡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啊? 在被恐怖情節嚇完之後,劇情中閃現的人性與情感,讓P最為傾心。然而A與L卻渴求看到創作技法上的超越:從六歲開始接觸恐怖電影的A,看到新銳導演將社會議題融入恐怖創作,感到欣喜;L看破了恐怖電影的嚇人套路,期待創作者開發出更新穎的嚇人創意。而K也漸漸從追求單純的被嚇,轉向更不可知、超越人類智慧與邏輯的精神恐怖⋯⋯ 夜晚將至的下班時分,一起來聽編輯室的同仁談談各自喜愛的恐怖作品,以及韓國恐怖
你是一個理性的人嗎?我們到底有沒有可能將不理性完全清零?理性與不理性,這兩股力量,在我們的生活裡,是如何驅動著我們的? K脫離了接案人生,基於「理性」而投入了新工作;但對R來說,進入這個用愛發電的行業卻是「不理性」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滿額免運促使我們多買了許多小物,看似是「不理性」消費,但Y卻「理性」地跳進購物平臺設下的折扣陷阱裡。理性到底是什麼?或許它最崇高的功能,就是告訴我們:這世上仍有許多事物,是超越了它自身所能夠解釋的⋯⋯ 夜晚將至的下班時分,一起來聽編輯室的同仁談談各自
你的夢,通常是寫實的,還是奇幻的?這些夢,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T訝異於夢境曝露了自己的暴力傾向,D耽溺於從夢境一路延續到現實的情感,J抑鬱於自己即使在夢中都克制自持、無法恣意宣洩。這些夢境彷彿最真實的鏡像,反覆揭示著:我們都是由夢幻所構成;我們短暫的一生,終究都圍繞在酣睡之中⋯⋯ 夜晚將至的下班時分,一起來聽編輯室的同仁談談各自的夢境,以及圖文書《解憂夢境書》當中的綺麗浪漫之夢。 ❐ 與談人 ❐ 蒂蒂、Tina、Joy、卡魯 #大塊朵翼 #影之島 #解憂夢境書 #imag
你還記得你曾經作過的夢嗎?哪些夢境,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你? K夢著他從未搬完的舊家,如同薛西佛斯一樣,在夢裡一搬再搬。D夢到自己即使提早出發,卻總是沒辦法趕上飛機——然而,這倉皇失措的夢境,竟然是J經常遇到的真實。真實形塑了我們的夢境,而夢境又將真實告訴了我們。 夜晚將至的下班時分,一起來聽編輯室的同仁談談各自的夢境,以及繪本《影之島》當中的無夢之夢。 ❐ 與談人 ❐ 蒂蒂、Tina、Joy、卡魯 #大塊朵翼 #影之島 #解憂夢境書 #image3 #夢 《影之島》 博客來
刀剣乱舞。。。欸不對啦這頻道是大塊朵翼!這集我們請到《日本刀劍物語》的作者月翔,來跟大家分享日本刀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拿生魚片刀去切蘋果,雖然也是辦得到,但那樣子就把生魚片刀之所以被設計成生魚片刀背後的脈絡跟意義都抹平了。日本刀背後的深厚文化意義,就很值得我們去追尋!隨機朗讀遊戲 ▛ 國人小說家陳育萱小說集《那些狂烈的安靜》選讀真的太無情了 ▛ 睽違36年《婆婆媽媽》兩位奶奶攜手推出有聲書,優惠無情倒數中!刀劍與日本史 ▛ 日本刀的造型與功能,都跟時代脈絡密不可分。文化價值
「大法官」這個職稱,聽起來好像非常遙遠,高高在上。但在美國卻有一位大法官,因為她的勇敢與智慧,成為了童書的主角,甚至在網路社群裡成為迷因。她所捍衛的正義,為何可以深入民心?她的主張,又如何與臺灣社會呼應?本集節目是節錄自2021年10月15日《我是這麼說的:RBG不恐龍大法官‧人生言論唯一自選集》新書分享會的錄音。感謝兩位與談人授權大塊文化剪輯他們當天分享的內容!隨機朗讀遊戲 ▛ 英國當代文學名家Zadie Smith《西北》節錄歐噴布好書獎 ▛ 出版產業鏈上的每位同仁都非
「你們要暈的話現實就暈得很痛苦,幹嘛要來看漫畫?」「T子不暈就是不暈!不爽就換下一個,不會留戀。」by全世界最中肯の作者穀子隨機朗讀遊戲 ▛ 拿起手邊的書,翻開第207頁,從倒數第1行開始回應讀者留言 ▛ 果然少女團體不走清純路線才能成功帶貨理想創作位置 ▛ 希望有過負面約炮經驗的讀者,看完後可以對過去釋懷主持 ▚ 皮卡丘(《T子%%走》編輯)、杏仁凍(《T子%%走》企畫)與談 ▚ 穀子(《T子%%走》作者)工商時間locus audio(@locus_aud
《T子%%走》四刷灑花!作者親臨大塊朵翼告訴你這些腦洞怎麼來!🤣🤣🤣也別忘了收看這週末的大塊25歲生日25小時直播喔!隨機朗讀遊戲 ▛ 拿起手邊的書,翻開第20頁,從第2行開始大塊生日快樂 ▛ 新朋舊友直播錄播25小時不間斷慶生PARTY為了學術研究 ▛ 可以色色!手機裡的那些截圖是為了研究用途主持 ▚ 皮卡丘(《T子%%走》編輯)、杏仁凍(《T子%%走》企畫)與談 ▚ 穀子(《T子%%走》作者)locus audio(@locus_audio) 大塊文化有
大家還記得上集談到美術組和操偶組之間的互相配合嗎?沒錯!!!這一切都是有鋪好梗的!!!《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的幕後秘辛這麼精彩,我們怎麼會就此放過霹靂團隊!!!隨機朗讀遊戲 ▛ 拿起手邊的書,翻開第80頁,從第12行開始絕對難不倒你 ▛ 大塊在哪裡?快拍下你家巷口的大塊牛肉麵招牌參加活動操偶還是魔術 ▛ 超敬業又專業又可愛而且講話很療癒的師傅們讚讚讚主持 ▚ 卡魯(大塊文化有聲專員)與談 ▚ 《Thunderbolt Fantasy 東
大塊朵翼第二季上線啦!更多嘗試、更多企畫、更多腦洞,銳意展開中!隨機朗讀遊戲 ▛ 拿起手邊的書,翻開第90頁,從第7行開始朵翼重新上線 ▛ 真的沒在划水!請上各有聲書平臺蒐尋大塊文化三方連線專訪 ▛ 《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製片Yuri與美術導演壯壯熱情分享主持 ▚ 卡魯(大塊文化有聲專員)與談 ▚ 霹靂布袋戲影集《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製片西本有里(Yuri)、美術導演曾豪銘(壯壯)(訪談的前半段網路不穩,音質
連續三週跟動植物有關的主題🐬🐳🌱,本頻道真的快要變成探◯頻道或是動◯星球頻道啦!🤪世界各地的水下攝影師與生態工作者,受到疫情的影響,只能無奈地待在國內。然而,這卻也使得大家開始關注在地環境,例如臺灣在過去一年的鯨豚研究,就有倍增的成果!換個角度來想,疫情其實逼著我們反思「怎樣才能更好地對待自己所處的這個環境」。由於談話的內容實在太豐富,我們將磊哥與我們的對談剪輯成上下兩集,本週播出的是第二集。這一集的內容,更專注在「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上。鯨豚的美,只是一個起點。磊哥更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