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趨勢教育基金會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An Art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趨勢教育基金會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Episodes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趨勢教育基金會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An Art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藝文咖走進『文學四季』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被列為中國四大奇書的《金瓶梅》常無法擺脫情色的負面標章,透過衍南老師的解說,將翻轉大眾對此書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它對中國文學史的推進可是演化扮演了相當關鍵地位。《金瓶梅》的故事衍生自《水滸傳》,作者稍微改動下,讓原本該死在武松刀下的姦夫西門慶,搖身一變成為妻妾成群的爆發商人。而書名則取自他身邊的三位女性: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如果單看表面,或許有極大篇幅都在寫情愛歡愉,不過衍南老師提醒,讀作品要讀到角色心裡的細節。西門慶不只活在十五、六世紀的明代,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西方,他就是一
《西遊記》是流傳最廣、最受廣大年齡層喜愛的中國傳統小說。而孫悟空也無疑是世界上最知名(也最受時代考驗)的猴子。小說中的唐三藏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可想而知這故事的源頭有其宗教使命,衍南老師進一步提醒這部小說有很多不同的讀法,可以從佛家角度去讀,而同時也可以看到道教內丹派、儒家心學、易經等內涵,故事中各宗派透過神魔妖怪彼此對抗。也因此有學者主張其實這部小說是透過孫悟空的眼光在嘲諷宗教。而在本集節目中,衍南老師則要帶大家從孫悟空與豬八戒兩個角色的對比對照,來從個人心理層面去切入。《西遊
讀過《聊齋誌異》嗎?就算沒讀過這部文言的短篇小說集,也看過它被改編的電視或電影吧!《聊齋誌異》的作者蒲松齡融合魏晉志怪體與唐代傳奇體寫下491篇故事,雖然被紀曉嵐批評是一書兼備二體,但從另一角度看,這樣創新體裁賦予妖怪鬼仙更多的細節與人性,大大提高志怪小說的文學性。書裡最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隱含在故事中的世態人情。節目中胡衍南老師為大家講了〈畫皮〉〈葛巾〉與〈江城〉這幾個故事,每個故事都太有畫面,情節又不可思議。兩位主持人提到《聊齋》的招牌人鬼戀情節,不過這些人鬼戀是有性別限定的,
殺人啦!今天文學四季來談《水滸傳》這部明清小說,聽說女孩兒們特別讀不下去,因為小說裡沒有俊男美女,沒有浪漫愛情,從頭到尾似乎就是打打殺殺,讀者不是看得大快人心,就是氣得義憤填膺。為什麼這部小說會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呢?師大國文系教授胡衍南老師從版本、從作者、從文本分分析帶我們用新的眼光來讀這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的故事。明清很多章回小說的起源都是先透過民間說書人穿鑿附會為起源,從北宋、南宋再到元代,經過很長的時間慢慢發展、創造,進而連結,經過代代相傳,故事內容特別充滿畫面與轉折,
明清小說《三國演義》不只華人讀者廣為熟悉,連在日本都極受歡迎,屢屢被編成漫畫及電玩遊戲。這部以漢末群雄割據的種種故事從唐代就是民間說書、閒談、戲曲的主題。精彩的英雄義氣、策略經營、忠孝節義,是這部經典小說受眾人喜愛的原因。本集內容邀請師大國文系教授胡衍南老師從不同角度觀點分析《三國演義》,包括虛與實、通俗與文人,以及人物形象的辯證。這部小說融合歷史與民間說書的特色,以文學魅力創造出一位位精彩英雄人物,而這些人物的性格、抉擇、形象塑造在不同年紀重看會有不一樣的評價,這也是為什麼胡衍南老
本集來賓為清大哲學系講座教授楊儒賓,擁有臺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的楊教授對宋明理學、先秦哲學思想有深入研究,他提醒聽眾不能一昧將西洋文學或現代觀念套用在中國文學,廣義的中國文學是文、史、哲、美合一的思想,而我們現在認識的『文學』是五四時期白話文運動後才產生的新名詞,相對地將這門學問專精化,也相當程度的窄化。一旦我們拉高視角來看中國廣義文學所涵蓋的範圍,會發現它有許多超越性。楊教授在節目中暢談老莊的天道、屈原的抒情都一路影響到後來的唐宋詩人杜甫、蘇東坡、李白、王維,最後,楊教授更進一步談
本集文學四季邀請到文學大師白先勇來分享他多年來推動傳統文化與崑曲的心路歷程。白老師自小因肺病而與人隔離,後來又見證國共內戰等家國大變局,因此培養極高對他人的敏感,他用寫作把一般人難言的痛苦轉換為文字。文學是一個民族集體的最深刻的心靈投射,如果失去傳統文化,我們社會也就失了根。常有人問白老師,他的家鄉在哪裡?他說自己廣西出生,曾經遷居上海、香港、臺北等地,二十六歲赴美留學定居超過四十年,其實每當他在課堂上教《紅樓夢》或推動崑曲藝術時,他的心就感到安定,因為傳統文化就像他的家鄉,是他的
本集邀請詩人向陽來分享現代詩。來自鹿谷十三歲就開始寫詩的向陽,連追求賢內助方梓也是透過詩而認識。向陽的詩常給人草根的感覺,獨創『十行詩』的現代詩格律並在推動國語政策的年代,以母語創作許多「台語詩」。向陽說他創作的秘訣是一定要邊寫邊念邊改,或許是這樣的緣故他的詩作朗朗上口常有人編為歌曲。在節目上向陽親自朗誦兩首詩作:〈世界恬靜落來〉與〈咬舌詩〉,前者寫夜裡懷鄉的感覺,十分暖心動人;後者則充滿社會意識,以國台語交錯。曾擔任副刊主編並在大學教授台灣文學史的他分享他對文學趨勢的觀察,年輕一
本集節目繼續由詩人教授陳義芝帶大家進入現代詩的世界。寫現代詩難嗎?為何有的詩才短短幾句話就充滿感染力,有的詩卻被說是無病呻吟?義芝老師說:文學就是『人學』,寫人生;寫人性;寫人情,作為一位創作著,首先一定要當一位『積極的讀者』,主動的投入生活中,設身處地地掌握情境,理解他人。從古典詩詞到現代詩,詩作為一個美學藝術,唯一共通就是要有意向與音樂性。要如何讀一首現代詩?如何與詩人產生共鳴,進而破解詩裡的密碼呢?曾經在大學教授現代詩的義芝老師,分享臺灣現代詩幾個發展過程,從現實主義、五四浪
今天節目上邀請到詩人教授陳義芝來與大家分享現代詩的創作,自從胡適白話運動後,開始有現代詩這樣極為開放有彈性的詩文體,有些人會感到疑惑,寫詩就是把散句子放在一起嗎?老師將在節目與大家介紹詩什麼是『詩性』,老師說今天的現代就是明天的古典,其實古典詩和現代詩是彼此相承的,透過不同的語言表達人生經驗。而詩人的靈感是怎麼來的?陳義芝進一步以〈東坡在路上〉這首詩拆解創作歷程。參考閱讀:胡適〈朋友〉、陳義芝〈蒹葭〉〈東坡在路上〉林語堂《蘇東坡傳》
國學大師辛意雲是錢穆老師的晚年弟子,跟隨印順法師深入佛理,又在因緣際會下與愛新覺羅・毓鋆建立開展深厚淵源,進入傳統中國學術的世界。除了進入校園教書外,辛老師更在長期在廣播頻道推出《論語辛說》《莊子辛說》等節目,從他的觀點中國的學術思維是以『人』學的觀點在發展,什麼是人?人是如何覺醒的?一切從人出發。從這個角度切入,《論語》探討人的人性、生物性、創造性,以及在其中的衝突,莊子也是從人出發,但是更重視個人開展,掙脫社會與功利性,達到自我生命潛力的發揮。讓我們一起從辛意雲老師的學思進程,認
本集節目邀請到國學大師辛意雲,師承錢穆的辛老師相信哲學的普及可以改變社會,因此選擇在獲得碩士學位後進入中學教書,在中學這個最狂飆的年紀,辛老師帶領學生從哲學認識情感,認識人情義理,也看到學生們的成長與改變。後來隨著台灣社會氛圍改變,辛老師參與台灣藝術大學的創立,面對一群感情力爆發的藝術學生,他以『感』『知』的啟蒙,讓學生共同創造課程內容。哲學之用為何?質疑,提出疑問就是哲學性思考,也是研究學問的必須。我們該如何不為批評而批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質疑?又,如果遇到批評,應該如何處理?
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是常被選入教材的古文之一,從古至今很多文學作品都在歌頌西湖,包括文豪蘇軾也有多首詩詞描述這千古美景地。本集邀請師大中文系教授胡衍南幫大家分析理解〈晚遊六橋待月記〉的選讀重點;明代文學體風的轉變;乃至為什麽在晚明會流行起遊記文章。這篇文章展現明代文青們如何寄情山水,將生活享樂發展到極致,以展演式的姿態,把生活知識化為文字美學。參考閱讀: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世說新語是一部奇特的文學作品,裡面紀錄許多奇人異事的乖誕作風,衍南老師常常擔心年輕一點的學生在〈世說新語〉裡的文章,如果沒有進一步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會不會誤解了這些內容。其實這部書寫作於大破大立的東晉,當時儒家的獨尊地位被破壞,人們缺乏主流思想而感到迷惘,新秩序尚未建立而舊秩序正被衝撞,造成當時文人以展演的方式表現誇張放縱的生活姿態。〈世說新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帶起『品評人物』作用的文體,但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時代氛圍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讀懂那個時代。參考閱讀:《世說新語
中學教科書裡常常選用世說新語中的篇章,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往往令人感到奇異,因此以為它們是杜撰的小說,世說新語出於魏晉時代,那個年代的文學分為志怪與志人,這個志,就是『誌』取其紀錄之意,所以是介於歷史與小說之間,也就是說真有其人其事。為什麼在魏晉南北朝會出現這些奇人異事?本集文學四季邀請到師大國文系胡衍南教授為我們介紹奇特的魏晉文學,它的時代背景與閱讀重點。閱讀書單:世說新語
緊張緊張,刺激刺激!本集文學四季邀請作家王浩一扮演說書人,分析鴻門宴這場史上最緊繃,卡司最強的盛宴,在浩一老師的逗趣超譯下,讓我們看看劉邦在赴宴做了哪些關鍵準備?鴻門宴裡又有哪些豪門座位學、君臣心理學以及社交潛規則?對易經有獨特研究的浩一老師更為鴻門宴歷史人物解析個性與命運。閱讀書單:鴻門宴
大家都為蘇軾遭受烏台詩案而氣憤不平,但如果沒有被貶黃州,蘇軾也不會有後來驚人的成就。黃州是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他在這裡完成生命最重要的功課,他有了飛耀性的成長。此後他自命『東坡居士』,透過詩詞讓後世學習,什麼叫做『隨遇而安』。建議閱讀清單:〈赤壁賦〉
為何這麼多人愛蘇軾?他如何在文學裡展現溫暖真性情?本集內容由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與美學大師蔣勳共同主持,漫談蘇軾文學中的灑脫自在與普世關懷。蔣勳老師說蘇軾所展現的美,如同電影般充滿畫面,又從自然中體悟超越喜悅與憂傷的豁達。相關作品:蘇軾〈江城子〉、〈水調歌頭〉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