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haser Logo
Home
科學前提

科學前提

Released Tuesday, 23rd August 2022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科學前提

科學前提

科學前提

科學前提

Tuesday, 23rd August 2022
Good episode? Give it some love!
Rate Episode

科學的前提

每一項研究都必須基於一份假設,如Karl Popper提出的,科學針對每個假設都是同時在證實與否定,在不斷自我檢定時找出無法否定的事物,才暫時認定某事物「接近真實」。

科學驗證假設基於兩主要前提,這兩種前提是源自於基督-猶太信仰。上帝按照規律創造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其規律,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環境來發現上帝的規則。另一個是人無法完全了解上帝,所以要不斷自我檢視。

上次提到人都可以為自己做決定。歐洲社會透過宗教改革,漸漸釐清人與團體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將社會推向個人主義。題外話,在不同環境的我們,可能就過度個人化,但人的內心仍需要歸屬感,所以我們可能會崇拜偶像,或是把某種主義或思想當作宗教教條一樣遵循。這結果可能是忽略最早的個人主義是基於人與上帝的關係,人不是單獨的。不論是馬丁·路德或是伽利略對聖經都有一定認識,前者還積極將聖經翻譯成德文,在印刷技術躍進推波助瀾下改變了歐洲。

歷史的教訓無法三言兩語解釋清楚,後人容易看見表面衝突,而忽略隱藏的前提,甚至挑三揀四選擇自以為的證據。馬丁·路德不完全是要人脫離團體,路德宗基督教並沒有否定團體生活,他強調生活的權威不是教會,而是基於聖經教導。所以要基於聖經與上帝建立關係後進入團體,當團體背離聖經才能跟與團體分離。

猶如人無法完全了解上帝,只能透過聖經不斷自我修正才能靠近,科學也有不斷修正的習慣,而科學家也應準備基於現實與科學團體分開,伽利略基於天文學證據,而跟當時天文團體爭執,只是科學發展的初期,缺乏素養的天文團體無法在證據上找支持,轉而找天文素養不足的天主教廷支持。

疫情以來,我們看見不少人對疫情發展有各種言論,若仔細比較,相對有專業的學者往往會說:「不確定,但以證據來說...」,或是,「學理上合理,但仍須實證研究」,所謂的實證研究就是明白世界太複雜,人無法完全理解,所以要『世界』親自來驗證假設。

每一份假設可能都很多種前提,有些很明確,有些可能被忽略,因為知道我們可能忽略太多或知識嚴重不足,所以就要實證研究。像是以動物研究藥物就是假設動物與人反應相似,實際上,每一種動物都可能不同,單一物種往往不夠,甚至在疫情期間我們也學習到受試者太少也無法完全反應出藥物或疫苗的各種作用,也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也有其差異。

因為不斷驗證的態度,科學結果其實是會變動的。稍微有年紀的人可能都記得「一天吃一顆蛋,一年不要超過一百顆」的講法,近來則被否定,很主要的原因是這講法是基於動物實驗,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就讓前提不同,而讓推論受限。

科學早期被稱為自然哲學,說明了科學本身的哲學態度,除了檢視結果,也不斷修正研究的方法或是觀點。科學思維帶著謙卑面對世界,強調實證研究就提醒了要實際行動與勇於認錯的態度,謙卑與勇敢也是生活很重要的態度。

Show More
Rate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Episode Tags

Do you host or manage this podcast?
Claim and edit this page to your liking.
,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